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奇瑞汽车:突破“体制合资”走向企业谋略

2012年11月20日08:26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颜光明

  换个角度看奇瑞捷豹路虎的合资,可以从突破“体制合资”(计划经济下的汽车合资)走向企业谋略(纯商业合资)进行解读。至于能否1+1大于2,或者多赢,现在作出判断为时尚早,但从合资的意义上来看,市场的意味会更浓些。这表明在汽车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不过,对于奇瑞来说,这样的合资将会提升奇瑞的车企形象很有必要,也有助于自主品牌成色的改变找到了新的途径。但要下好这盘棋,关键还是看“合作共赢”要落在实处才能走好。

  相对于过去的“合资车企”,奇瑞一直以“自主车企”自居,打的是“自主品牌”这张牌,被看作本土车企的代表。如今也走上了“合资发展”的道路,高调亮相。这是11月18日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宣布获国家批准并在常熟举行奠基仪式时上演的一幕。至此,中国车企回避不了“合资思维”的套路再次得到佐证,如同中国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还是香。

  奇瑞董事长尹同耀在回答媒体对如何看待合资时说,奇瑞的管理层现在都来自合资企业。他不避讳通过合资能获得管理和技术的途径,承认在吸引人才和财务上会更加顺畅的事实。以他本人的经历来说,也是在合资企业中开阔了眼界,练就了本领之后才只身来到自己的“家乡”开始了“自主品牌”的创业之路。

  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艰辛之路。奇瑞属于“不该出生”的环境中长大的本土车企。从起步到成长及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绕不开质量、技术、体系、战略等诸多的困扰。在业界看来,这些“问题企业”,不是天生丽质,也没有背景和准备,就像闯进汽车圈内的门外汉,曾被当作笑柄受到冷落和讥讽,饱尝体制外造车的艰辛与磨难。如“买吉利车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学修车,买奇瑞”的奚落,至今还是没有完全被消除。

  相对于合资品牌,消费者对自主品牌始终持有质疑和不信任的眼光,舆论也用怀疑的态度看待本土车企。无论是市场和生存环境,对本土车企而言,仍燃处在围、追、堵(合资品牌的围剿、合资自主的追击、进口品牌的阻拦)的艰困之中。这就难怪一家汽车集团的老总在私下里吐嘈,“干自主吃力不讨好,合资既省心又省力。”

  这是事实。以往的合资经验表明,品质有保证、技术有后援、品牌有信誉,产品有市场。即便是今天,打着合资牌子的车不愁销,就连5 万元的低端车也销路见好。这就是说,不是本土汽车不努力,还是市场认同和消费观念的问题。尽管自主品牌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占乘用车市场近三分之一的份额,但在产品和品种及细分上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市场的主流车型还是以合资品牌为主。从一、二线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合资品牌车型依旧是消费者的首选,自主品牌的认知度还在路上。不过,有一个事实可以印证,凡是与合资和外资有关联的自主品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这说明消费者对于合资企业技术反哺在自主品牌的认可度在提升,最典型的就是华晨骏捷的一炮走红就是得益于“小宝马”的概念被市场所接受;其次是吉利品牌形象因收购沃尔沃得以改善等,在不同程度上稀释了以往对老品牌的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买技术”(委托研发) 到“移植技术”(并购拿来) 再到“合资嫁接”(消化反哺),本土车企基本上走过了这三个阶段。无论是承认还是不承认,自主品牌通过合资反哺过来的技术比较靠谱,客观上在消费心理上有参考的实体依据。值得关注的是,由自主品牌走向合资自主已然成为追逐的趋势正在暗香浮动。

  所以,奇瑞借助与捷豹路虎合资的名义跻身合资行列以谋求企业的发展并不突兀,而是汽车企业发展思维同质化的殊途同归,只是时间上晚了一些,没有赶上最佳时期,但不等于他们没有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其实,在这条路上奇瑞走得很辛苦,一直在寻找对外合资的目标没有停息过。不过,问题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寻求突围和发展的机遇。可以说,“合资思维”不仅是奇瑞一家的策略,而是所有本土车企梦寐以求的事。问题是,有鉴于背景和出生不同,境遇和结局则大不一样。归根结底,寻求合资还是要看本钱和实力,这就像婚姻一样,不讲门当户对,至少能够互利共赢,各取所需。尤其是在今天纯商业合资的环境下,中外方双谋求的是市场和利益的最大化,谁也不会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大话也惑悠不了谁,在市场趋于规范化的下的今天,合作的透明度和功利性也越来越清晰。捷豹路虎全球老大施韦德说得很坦率,捷豹路虎要想在中国做大市场如果没有合资企业支撑很难做到。由奇瑞的渠道和经验,捷豹路虎在中国就能更快地找到市场的感觉,做大“中国蛋糕”。

  现在看来,合资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样的例子已经被反复证明,没有合资企业的在华外资品牌是难以立脚和做大市场。三大德系豪车品牌是如此,其他外资汽车品牌在中国的成功不也是如此?汽车合资作为商业模式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倒是这样的思维对当下的产业究竟带来什么值得玩味和思索。

  曾经被排斥在外的非主流汽车的华晨奇瑞、吉利等车企在市场的跌打滚爬中挣得了一席之地,今天之所以能走上合资和并购之路,证明他们创下的基业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同时也有了立足市场的本钱,这才有了寻找技术升级,品牌提升的机遇。这是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新一轮发展之后出现的新现象。

  宝马中华,吉利收购沃尔沃,如今奇瑞捷豹路虎携手,可以不难看到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已经成长起来了的不争事实。但也不可回避的是,在寻找自主品牌新的突围当中,“合资思维”作为策略正在融入全球化的视野里起到了与虎谋皮的作用,但没有涉及到产业的核心利益。应看到,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格局中,国外汽车大佬看好中国,并急于在华“扎根”,寻求合资,目的是谋求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的野心。汽车产业研究人士早已对外国车企觊觎中国市场作出分析,“得中国者得天下”。有关研究显示,中国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正在挽救世界汽车产业的萎靡和市场的疲软。而不少外资汽车品牌和车企在华获得新生及转机应该感谢中国提供的机遇。其中捷豹路虎抓住商机尝到甜头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从2005年在中国销量不到全球的1%,发展到现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仅今年前10个月的销量增幅就超过了80%。

  对此,换个角度看奇瑞捷豹路虎的合资,可以从突破“体制合资”(计划经济下的汽车合资)走向企业谋略(纯商业合资)进行解读。至于能否1+1大于2,或者多赢,现在作出判断为时尚早,但从合资的意义上来看,市场的意味会更浓些。这表明在汽车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不过,对于奇瑞来说,这样的合资将会提升奇瑞的车企形象很有必要,也有助于自主品牌成色的改变找到了新的途径。但要下好这盘棋,关键还是看“合作共赢”要落在实处才能走好。

(责任编辑:黄远萍)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