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重卡销量已经超过百万,但兴奋之余,我们依然需要冷静思考。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如何再上新台阶?
文/王威
这是一个伟大的数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重卡(含非完整车辆和半挂牵引车)销量达到101.74万辆,比2009年增长59.93%,增幅比2009年高42.22个百分点。
对此,很多汽车界的专家不胜唏嘘。十年前,中国的重卡企业还在为生存寻找出路;十年后,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今天,中国重卡的产量已经高达百万辆。放眼全球,这个数量也没有其他国家能够达到的。一汽、东风、中国重汽等企业纷纷跻身于世界重卡企业的前三甲,潍柴、法士特等零部件企业也成为世界零部件细分市场之翘楚。
但兴奋之余,我们依然需要冷静思考:这样级别的量是如何产生的?对于中国重卡甚至世界重卡行业意味着什么?特别是,突破百万辆大关之后,中国重卡行业如何再上新台阶?
当今世界,汽车强国绝不能简单地以“量”来定义,而应以“品质”和“品牌”来划分。站在这个角度上看,中国重卡行业质的提升比量的增长显然更重要。
注重质量和品牌提升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目前欧美国家重卡无故障里程一般是150万公里,而国内重卡无故障里程大约是60万公里。虽然这个数字需要辩证地看待,毕竟车辆的无故障里程与重卡的使用工况、驾驶习惯、燃油清洁程度都有很大关系,但从中我们却依然可以感受到本土重卡在质量控制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个最好的例证或许能够表明中国重卡企业在质量与品牌上的决心。
作为一家新兴的重卡企业,华菱重卡最近几年进步匪浅。但作为掌门人刘汉如却在多个场合上表达自己对质量的如履薄冰。“我原来胆子很大,现在却是越来越小。不敢轻易拿出新的产品,即使有新产品也会在小范围试用后一段时间再推向市场。重卡的零部件多达上万个,一个螺丝松懈,挑剔的客户也许就对我们的产品另眼相看,所以,处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处于自身的利益,华菱都会异常谨慎。”几年前,随着产能的扩张,华菱重卡的发展受到零部件供应的制约,为此,华菱上马驱动桥。“现在我们的桥基本没有外供,但未来肯定要走这一步。其实我们桥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了,但我们还是要先对内,再对外。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先解决掉处理好。”
即便是在高举高打的大好形势之下,东风商用车公司总经理黄刚也依然对质量“咬定轻松不上手”。他认为,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东风商用车的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依然任重道远。“东风的目标是要向品质国际化的方向进军。一是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更新质量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评价指标,引进国际质量标杆,做到国际国内质量标准一致;二是继续强化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建战略项目的品质保证,坚持质量不妥协的原则,防止因为降成本牺牲质量的现象发生。”
作为中国重汽的掌门人,马纯济曾在多次公开场合表示,在中国,一个产业如果没有一定规模,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很难得到有效支撑。但是,如果仅仅围绕数字做文章,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过硬的质量,没有自己有影响力的品牌,这样的产业也是很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而当今世界,汽车强国绝不能简单地以“量”来定义,而应以“品质”和“品牌”来划分。站在这个角度上看,中国重卡行业质的提升比量的增长显然更重要。中国重汽将在今年成立质量技术研究中心,与质量部联合办公,全面负责集团公司的质量提升工作,力争各单位都有一个车型成为国内技术质量标杆车。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