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惩罚力度,让被动的“主动召回”越来越少
主持人梁洪:张耀东是希望派吗?
张耀东:这一点我也只能是希望派了。我觉得是这样的,现在的召回事件和七年前相比,几乎每隔三四天就会发生一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七年中没有看到真正意义上指令性召回,没有见到有关部门采用非常强制手段让某一个企业必须召回。我们看到的虽然是有一些消费者怨声载道的产品,也是经过了几轮的讨价还价之后,还是以主动召回形式出来。对于很多企业还是比较宽容的,在新的制度中,应该让一些企业感觉到压力,让他们更愿意主动召回,特别是对于第一责任人,对于人不是仅仅当事企业的一个约束力。现在欧美、韩国这些国家,对于责任人的处罚是杀伤力远远超过当事条例的出台。
南辰:如果隐瞒缺陷召回信息的,企业这种责任人是要追求刑事责任的。这个在国际上能看到很多例子,张耀东说之前三菱高管,以及其他企业高管都是因为隐瞒缺陷信息导致消费者比如车毁人亡,作为企业高管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主持人梁洪:如果这些加上去还是有一些力度的,因为现在惩罚力度简直是太低了。
南辰:最高罚款三万。
主持人梁洪:对于企业来说罚款三万块钱简直太毛毛雨了,而且对相关主管人没有任何惩戒,即使有也从来没有实施过。
南辰:这里面我补充一点,我们没有看到一例指令性召回,但是这里面很多主动召回是要打引号的。确实在相关监管部门推动下,厂家已经被逼到悬崖上,他无路可退了,然后他选择的主动召回,我们一直管它叫打引号的“主动召回”,在召回法规逐步深入过程当中,我们很难一刀切的说杜绝这种现象。希望以后“主动召回”越来越少,真正的主动召回越来越多。
主持人梁洪:我们在召回系列节目之中所反映最重要问题,召回的新闻发布了,但是我们消费者等待了很长时间没有厂家联系,没有4S店联系。好不容易通知你联系了之后,比如说维修时间比较长,等待的时间比较长,甚至我们在关注某些厂家召回到现在相关零配件还没有到,而这款车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难道等待过程中难道消费者权益不是被再次侵犯了,召回之后到底怎么样执行,执行力度够不够,有没有人监管,好像这个新闻发了就完了,至于什么时候修,让消费者等待多长时间,有没有其中一些成本,需不需要赔偿没有人再去管了。
张耀东:现在最大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有些部门要求他们必须对召回做一个评估汇报的。但是现在这个东西并没有对公众开放,我们作为一个媒体也好,或者一个业内人士很难看到这个东西。他可能感觉是大数原则,一百个有八十个满意就OK了,很少关注那二十个,其实也是一个受害者,而且汽车故障是千差万别。这个事可能不大,但是发生情况是比较极端的。可能对于车主的心理杀伤力是非常大的,我觉得慢慢最基础的一点应该是信息公开。
南辰:另外两个法律层面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一个我们说咱们国家的根据召回管理规定,召回这个行为本身不免除厂家应该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在消费者遇到一些实际的损失,因为这个缺陷造成的实际的损失的时候,可能依据这条主张自己权利过程当中,可能往往限于被动。
另外一个梁洪刚才讲到一些小额的民事赔偿,由于多少四部门召回管理规定当中没有明确的界定,这个也是陷到一个死角。比如过去说的你的召回过程当中发生的一些小额的交通费用等等,消费者又不太可能因为这些小额选择去打官司,这个确实有的厂家现在做的仁至义尽一点,比如他给一点交通补偿。有的根本不提了,这个可能也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梁洪:所以我们综合一下召回之后这个系列节目,在播了两个月之后,我们今天这期总结节目,我觉得还是得用刚才南辰说那句话,还没有完成,这个省略号包含很多故事和很多意义,我们不定期关注这些召回新闻和消息,没有别的,就一点坚持,很多时候坚持到底,才能够真正的解决我们所期盼的那些问题。北京时间10:50分,今天星期三的会客室就到此结束,如果您想再次看到听到我们节目,可以登陆合作伙伴搜狐汽车,也可以登陆搜狐微博,同时关注本周出版的经济观察报,谢谢二位嘉宾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