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有波:汽车企业执行品牌标准 安全气囊有自身标准
梁洪:回到直播间,今天在直播间二位嘉宾是我们的老朋友,中消协律师团的律师蒋苏华,国内著名汽车维修专家、安莱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阚有波,欢迎二位。
梁洪:今天和大家重点探讨的话题就是本周我们在新闻排行榜排名第一的这一条消息。相信这条消息也引起了很多听众和网友关注,一直以来在重大交通事故当中,汽车安全气囊没有弹出,或者部分未弹出案件屡见不鲜,最近央视有一条消息报道比亚迪F3在众多交通事故当中发生猛烈碰撞,有的甚至导致车毁人亡的惨剧,事故发生之后安全气囊没有打开,更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更有媒体报道说比亚迪F3四年内有大概数十起安全气囊均未打开的情况,这个案例再一次将安全气囊问题,以及我国汽车安全气囊标准缺失推到风口浪尖。
我们汽车天下,汽车江湖节目里面曾经接到过多起发生碰撞之后安全气囊未打开。从我们处理这些投诉结果来看,基本上都是非常不乐观。结局很简单,厂家一句话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你撞的时候没有达到安全气囊要爆出的标准,所以我不管,是你的问题。除了处理这些投诉案例当中,厂家都是以这句话作为结果。央视报道十几起比亚迪案例没有一起得到结果,根本的原因,安全气囊没有打开,是你撞得不对,不赖我。
今天星期三会客室当中阚老师是汽修方面专家,蒋律师是法律方面的专家,我们同时采访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三位都是各个领域权威人士,希望星期三会客室节目当中能把纠缠很久的问题是不是能谈清楚。第一个关健词,标准,厂家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他的解释是说没爆开是你不符合我的标准,那么我就想问问二位专家,这个专家难道就是厂家自己来制定的吗?游戏规则他说了算。
阚有波:其实整个安全气囊严格这几年,最近十年被消费者广泛认可的,十年以前他应该算有一个高配置的产物,最早的时候包括很多进口车,买车的人都在问有没有安全气囊,有安全气囊,车的性能、品质都会提高,当时是高档代名词,严格意义上讲汽车安全气囊,是随着车主对安全要求逐步提到体系上来,就像ABS,EBD,随着车主对安全要求逐步提高引起来的。早期是企业想提升汽车品质的一种企业行为,最早安全气囊在设计过程当中都是从企业先引申出来的,目前为止包括国产车气囊,都遵循着这一个全世界通行的企业标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造安全气囊企业不是很多,研发安全气囊的企业不是很多。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各个汽车品牌厂家非常多,中国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工厂都在生产汽车,从几家安全气囊的厂家进行采购,严格上来讲,虽然各个品牌执行的是企业自己品牌标准,但是在安全气囊又执行安全气囊当时的研发标准或者生产标准。
安全气囊生产过程中用很多坎坷的经历,安全气囊从碰撞,到预点火,到爆开,到完全释放,到完全退缩,只需要100毫秒到150毫秒完毕了。整个过程气囊爆开,小的容积有的67升,大的到85升容积,高速过程中一百毫秒以内这么大的气球快速撞上人,严格上讲这个冲击力也是非常大。气囊生产和设计过程中对气囊引爆个点设计得非常苛刻。如果汽车碰得不猛烈光靠气囊就会把人打晕,甚至打瘫痪。如果设计标准太高又像咱们讲的撞了之后不起作用,一直在找临界点,各个汽车厂家通过大量实验,一般标准点,以正面碰撞,以正面中心线为准,左右30度以内为正面碰击条件。基本上从发动机盖左前角,到右前角之间拉倒这个范围内能够起作用正面碰撞的夹角范围。如果大家发生很多车刮蹭,刮蹭得厉害,其实气囊在这个设计体系当中都是不会爆炸的。
另外还有一个标准,大家经常讲的速度,严格意义上讲,汽车的速度越高应该撞击的事故越大,汽车气囊设计过程中参考两个速度,一个车真正行驶速度,还有车紧急减速度,跟被撞物体到底是什么状态有关系。比如现在这个车80公里车速,而前面车是60公里车速,我撞上他,其实它的减速度是不够的,达不到碰撞标准。减速度标准一般都是企业好多定到每秒钟减速40公里。前面有一个死物体,比如是一个大桥梁,这时候以至少超过40公里以上速度,快速一秒钟之内完成撞击,这时候达到40公里的减速度,这时候气囊才有爆炸的一个条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