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大型国企的投入还未到见效期
搜狐汽车:国家提出了创新战略对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作用有多大?
饶达:建设创新社会,就要让科技人员起作用,但在很短时间内研发要达到一定水平是做不到的,因为产品研发不光包括对技术的理解,还有经验的积累,人员的培训也不是短期的,研发出的产品还要有个消除缺陷的过程和生产确保质量的过程。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当初这些大的国有企业搞研发或者是自主品牌,是没有钱的,为什么呢?因为当初的国有企业,特别是汽车的国有企业都很困难,要想活下去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合资。上海大众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资产就增长到开业时的注册资金的100多倍,所以造成国外汽车企业蜂拥而至,才成就了大型国企从经济十分困难的状态变成十分宽裕的状态。这么多年下来,国企已经不缺资金了。我给你讲一个例子,当初德国大众在上海大众很赚钱,他就想开第二家公司。因为跟上海汽车合作不太愉快。原因是:第一是零部件国产化搞得太慢,第二是观念上差距太大。大众驻京办当时找到我,我把他们介绍到二汽,但是二汽表示不想介入。
搜狐汽车:那时候东风已经跟神龙开始谈合作了是吗?
饶达:还没有开始。我又介绍到一汽,那时候一汽没有钱,我建议大众把奥迪100无偿转给一汽,一汽通过CKD装奥迪100车赚的钱,跟大众搞合资,他们也答应了。最后德国大众到了一汽,有这个前提条件再加上大众最大领导来谈合资,跟一汽一拍即合。当初的小红旗一辆车能赚7、8万,在90年代初一辆车赚7、8万是个什么概念?可以发1000个人一个月的工资,每月出100多辆汽车,就够发出一汽集团全体职工的工资。
搜狐汽车:当时上海大众已经组装了奥迪100,而你建议把奥迪100转到一汽去了,上海如何反应?
饶达:朱镕基在当上海市的领导前,说过上海不能有奥迪,应该拿出来。在改革初期国家领导对企业发展还有绝对发言权的情况下,上海对奥迪100继续生产不抱希望。
搜狐汽车:朱镕基为什么要把它拿出来?
饶达:他为了救更多的企业,在这种情况才有了一汽轿车厂生产奥迪100,赚了钱后才有了一汽大众。只有大的汽车集团大量跟外商合资,开始大赚钱,才有钱去搞研发,加之政治压力才能做出重大的决策。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时间太短,我不说“耐得住寂寞20年“,但是一般情况下汽车研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总得有十年、八年,虽然现在投入了很多钱,但是要想在市场上大家公认出了成果,也需要时间,所以大集团投资自主品牌的效果还没有在市场上真正发力。
对现在的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研发现状大家可以有一个共识,上海汽车的属于研发力量最强的,但是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三家合资企业的研发队伍全加起来也比不上有5千多研发人员的奇瑞。总的来说,现在中国内资企业的研发人员已经是合资企业研发人员的一倍多,其中15%以上是有海外背景或者是合资公司背景的。除了技术引进以外,全部内资企业在国内花费的研发费用,比合资企业高一倍多,合资企业上新产品主要是靠技术引进,真正能有一些作为的,也只是泛亚和上海大众。
中国内资企业汽车技术质量的提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内资企业的产品跟合资企业产品基本上同质化了,差距要跟十年前比小得多,但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媒体的问题太大,因为内资企业请媒体花的钱要比合资企业少一倍到十倍。
所以现在有这种媒体氛围——内资品牌永远是质量落后,永远是技术落后,并且主导了报道的舆论。真正写技术质量高速进步的真实报道极少,甚至有读者对少数真实的报道自主品牌的文章抱有怀疑态度。另外改革开放后,汽车在逐渐普及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是倒退的,而拜金主义、崇洋迷外盛行,民族感情、爱国主义退到了被冷落的地步,公民的法律、纪律、道德、信用意识也没有同步的提高,这样很多人觉得自主品牌汽车是降低车主的身份、地位、形象的东西,也没有见到一个报道说:哪个自主品牌的某项技术,已经超过国内所有合资企业产品在这方面的技术。比如说只有传祺的四缸发动机有两个平衡轴,它的振动和噪音要比所有合资企业生产的发动机都小,现在极少有人知道这个情况。另外他的悬挂系统全部是铝结构,铝的弹性模数比钢低得多,不但减低了重量也减少了噪音。其他自主品牌的汽车也有很先进的技术,但是没有人讲。总体来说,对合资企业的所谓新车型吹捧和对自主品牌新车型报道严重不足,以至于歪曲报道都是司空见惯。这也是自主品牌在发展中遇到的一大难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