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乘用车的范畴较广,而微客的性质更接近商用车,因此我们强调狭义乘用车,也就是轿车+MPV+SUV。为方便称呼,在此下部分简称狭义乘用车为乘用车。
1、05-2012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图表 20中国狭义乘用车月度零售走势特征
09年-10年的持续上坡走势基本完成,11年的狭义乘用车零售回归U型季节走势。而12年因春节早的因素而走势起点低,2月快速恢复到较好水平,但3月的零售增长放缓,原来预计3月零售106万台,但实际仅有104万台,且3月下旬的灵零售不佳,这样的特色走势类似于06年的1季度零售曲线,后面的2季度零售虽有压力,但也不会太差。
图表 21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增速对比分析
12年1月的零售增幅-15%是建立在2011年1月增速18%和2010年增速87%的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上的持续高基数的调整。而2月的28%零售增速是建立在11年2月的6%增速基础上的高增长,基础条件不同。3月的增速相对的11年增速基数更高,因此3月的增速偏低也有历史原因。随着11年2季度以后的增速维持在个位数,12年的增长压力期已经基本过去。
。
3、零售环比增长
12年基本完成政策退出的不利影响的干扰,算是逐步进入正常走势。本月特意列出狭义乘用车的环比零售增长特征,这主要是今年的1-3月环比走势过于异常。历年的2月环比增长速度都是低于1月的,3月的环比增速也是在20%以上的,今年的3月环比增速16%应算正常区间的低位,也算相对不错的。考虑到11年和08年的4月环比增速大幅负增长,今年的4月应该零售在个位数的负增长,市场回归正常。
3、狭义乘用车各级别本月批发表现
图表 22狭义乘用车各级别本月批发表现
此图为本月厂家批发走势。总体看各级别批发走势继续保持高级别好、低级别较差的分化态势。微型车同比去年3月是20%以上的大幅负增长,环比今年2月是增长18%,环比的增速较快是因为主力车型的产销恢复。
B级、A级狭义乘用车等车型的环比2月和同比去年3月都是增长较大的。而c级车的表现也是连续的调整,真正的竞争尚未开始。
4、狭义乘用车各级别零售增长表现
图表 23狭义乘用车各级别本月批发表现
此图为市场综合零售走势,其中的增速测算是完全依据零售数据测算。由于零售数据相对不完整,因此份额测算有一定偏差(很小),但可以更好增长体现趋势。
3月零售增长与批发增长的特征差异很大,这主要体现在环比2月的增长上,3月的零售环比2月基本都是整增长,但C级的增速最低。B级车成为环比和同比零售增长最快的,这也是诸多车型的促销贡献。
5、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分车型国内零售表现
图表 24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分车型表现
此表体现的是每一个细分类别占上一层总量的比重。也就是12年3月A00级别轿车占A00级乘用车的比例为97.5%,而A00级乘用车占狭义乘用车总量的4.7%。如果计算A00级别轿车占狭义乘用车总量的份额比重,应按98%*4.7%,计算结果是4.6%。
狭义乘用车的MPV、SUV、轿车的分类很简洁,但割裂了同类产品的转换趋势,似乎轿车自身一条产品线,而MPV、SUV等衍生车型与轿车的源车型没有直接关系,这样的传统分析效果不够充分。我们希望把狭义乘用车通盘考虑。最明显的是A级轿车的变化趋势是否向B 级轿车,还是向同类底盘的SUV 等车型转换趋势更明显?从产品布局看,轿车布局最充分,但轿车的衍生车型市场还有很大机会。
从08年看到现在,A 级车市场的一枝独秀很突出,从09年3月的51.8%到10年3月的54.5%,11年达到56%,12年3月57.4%,这种强化趋势伴随的是A级SUV 的强势崛起,A 级SUV 在A 级车份额不断上升,目前已经到22.5%,这是私人消费的区实行变化,而MPV 的增长相对缓慢一些,12年的MPV份额上升也主要是A级MPV贡献。
B 级车是商用性质更强,其MPV 的比例较高,而B 级SUV 的比例已经快速超越MPV 比例,这也是机会。C 级的商务需求更强烈,但2012年3月C 级MPV 占C 级车比例15%,体现了公商务的经营企业需求不佳,而C 级SUV 增长较快。
6、狭义乘用车各车系3月表现
12年各车系批发走势环比增长都较快,但同比走势反差大。日系和德系的扩张较快,因此3月的环比2月增速快,但日系的同期尚未受到地震的明显影响,今年的增长也没有充分体现。1-2月美系的销量异常偏高,3月就面临环比的增长压力。韩系3月环比2月相对偏低,但韩系的同比增长仍是不错的。
12年3月的狭义乘用车各车系增长分化,尤其是自主品牌的环比零售正增长很小,同比的负增长较严重。美系和日系的零售同比增长表现都不好,反观德系和韩系的增长较强,这也是很大的特色。韩系和美系的走势反差也预示着两者的压力均很大。
8、狭义乘用车各车系促销走势
图表 26乘用车各车系11-12年份额走势
此价格是针对各自车型厂家指导价的变化特征,由于厂家指导价多年不变,因此价格促销变化体现的较明显。
乘用车促销总是循环前行,2月开始的促销逐步加大,3月增长0.6个百分点是较强的。上轮从11年9月后的促销力度逐步收缩,很多车系的促销逐步减少。而去年10月到今年1月的促销累计收缩了1.7个百分点。这与11年情况基本类似。但随着春节后淡季来临,12年2月的促销又开始逐步加大。今年3月的促销走势与去年3月的走势基本接近,都是逐步加大的趋势。今年2-3月促销加大0.7个百分点,而去年2-3月增长0.8个百分点,今年的市场应该还算克制的。但今年2月的飞度降价等冲淡了促销的力度,实际按照去年价格的促销不小。
从10年跟踪以来的每年车市促销力度都在逐步加大,加大福大在1.5个百分点左右,这样的逐步加大对车市的价格体系的压力还不大。
3月的各车系价格促销走势有所反差,国系的促销力度增加很小,而美系、德系和韩系促销较1月增加1个点左右,法系和日系的促销也在0.8个百分点左右。
从级别促销看,A00级车的促销力度明显大幅收缩,A0级的促销也力度不大。而C级车明显增强,B级本月增长也较大,这也是正常的趋势。
从各车型类别的促销走势看,3月总体促销幅度较1月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的轿车和SUV的促销较1月都增长0.8个百分点,而MPV 的促销也在加大.目前的MPV\suv促销力度已经接近高点,轿车促销力度还是较高点差距较大。
9、核心企业促销跟踪
这是根据各企业的主力车型的促销比例组合测算的企业汇总,没有加权销量权重,仅为内部分析参照。德系促销力度在11月-1月的节前小幅收缩,但12年3月有明显回升,南北大众的终端促销力度明显偏低于正常水平。日系促销力度大于德系,但从11年11月开始收缩,2月后的日系促销加大的连锁效应较大。12年3月日系的价格也是普遍回升的,回升到超越11年6月水平。
自主品牌的促销力度从10月以来持续逐步降低,3月的促销力度也是较低的,12年3月的促销价格是低于11年全年的最低值,自主品牌促销能力明显降低。韩系的12年3月促销力度回升到11年夏季的水平,其中北京现代的促销力度放开更明显。美系的促销增长不明显,但核心企业的12年3月的促销也回升到11年高位水平,其中的上海通用的回升力度更大一些。
8、本月狭义乘用车主力车型市场表现
图表 28狭义乘用车主力品牌市场的月度市场表现
2012年3月份狭义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车型品牌依次是:凯越、赛欧、捷达、CR-V、帕萨特、宝来、朗逸、科鲁兹、卡罗拉、哈弗,11-15名为天籁、瑞纳、迈腾、骐达、悦动。
对比的2月份狭义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车型品牌依次是:凯越、朗逸、科鲁兹、宝来、捷达、帕萨特、赛欧、夏利、途观、悦动,11-15名为骐达、腾翼C30、卡罗拉、瑞纳、哈弗。。
2012年的3月的合资品牌领先优势依旧突出,自主品牌仅有哈佛H系列进入前10名,这也是自主品牌艰难的体现。
3月的合资小型车表现相对一般,仅有赛欧在前两名,且凯越、捷达等老车型成为3月车市的主导,这也是合资企业A级车产能释放的低端增量的结果。
9、各跨国集团的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表现
图表 29跨国集团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历年表现
自主品牌在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份额曲折回升,09年以来的回升态势延续到10年。11年到12年3月的自主品牌份额下降趋势持续。12年3月的自主品牌份额30%,同比11年3月的份额还下降4个百分点。自主品牌成为被边缘化,消费升级等环境的压力对自主品牌压力巨大。
2012年狭义乘用车跨国集团的竞争格局剧烈变化,领军集团的份额继续保持强势。3月大众逐步体现产能优势而增长。日系的丰田、本田、日产3月份额也有上涨,通用走势稍弱。
从国内零售看,受到3月市场低迷的影响,自主品牌的3月国内零售份额下降较大。日系的3月回升与去年同期趋势基本一致,但德系的上升与去年3月的趋势有所反差。从同比看的自主品牌份额下降与韩系的上升是对应的,韩系的小型车走势较突出。
10、各类资本性质企业狭义乘用车市场表现
图表 30各类资本性质企业狭义乘用车市场表现
从年度看,09-10年自主品牌份额上升趋势保持,合资品牌份额处于加速下降中,11-12年自主总体回落,而单一企业的压力严峻增大。而自主品牌份额压力是逐步分化的,民营自主走是逐步改善,国有自主压力持续增大。
02年以来狭义乘用车市场各类资本企业快速发展,03-07年合资企业份额逐步下降,民营企业逐步成长。08年国有狭义乘用车企业份额小幅下降,合资企业抢回市场。2009年-2010年合资品牌较08年大幅下降7个百分点,回落到67%的历史低点水平,但11年有更强势的回升趋势。12年1-3月的合资品牌1-3月同比份额增长4.5个百分点。
09年民营企业大幅上升,2010年的民营企业出现减速发展,份额维持在13%的高位,11年同比表现不理想。12年1-3月仅有12%的份额,同比11年1-3月下降0.5个百分点。而去年3月开始的民营自主回升没有出现。
10年以来突出特色是国有自主品牌表现突出,10年以来国有自主品牌依靠加大新品投入而强势回升,但由于国有自主的起点高,基础还不扎实,高起点后必然有回归过程。今年3月的国有自主同比去年3月下降3.4个百分点。
11、跨国集团在中国的动态
美国百名美国议员上书奥巴马 要求制裁中国汽车零部件
3月16日,近两百名美国议员组团向总统奥巴马发出呼吁,声称中国汽车零部件存在“掠夺性”定价行为,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经遭到了严重威胁,并上书提议美国政府采取严厉措施反制。组团议员中不少来自于汽车制造业发达的中西部偏北各州,而这些州对于奥巴马11月份竞选连任具有重要影响。
美欧日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 称担忧影响电动车。
3月13日中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将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一项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贸易诉讼,欧盟和日本也将一起上诉。稀土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领域的重要应用成为美国起诉的理由之一。钕和镝等稀土元素是制造电动车马达磁铁的必需品,手机和充电电池也需要用到稀土元素。奥巴马在白宫称:“我们希望美国公司能够在本土制造上述产品。不过倘若要做到这点,美国制造商需要从中国得到稀土材料供应。现在,只要中国松手让稀土市场自由运行,我们不会有任何异议。但当前中国政策阻碍了前述设想的发生,并且中国违反了之前承诺遵守的规则。包括日产聆风纯电动车、通用汽车沃蓝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本田Insight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车在内,都是稀土元素的应用典型。。
丰田中国高层更迭 为加快在华决策速度。
丰田汽车方面表示,自4月1日起,丰田中国原副董事长佐佐木昭就任丰田中国董事长,兼任丰田汽车中国总代表;同时,丰田汽车公司专务大西弘致就任丰田中国副董事长,兼任丰田汽车公司中国本部本部长。丰田希望通过此次人事调整进一步加快在华决策速度,推动丰田在华事业发展。实际上,为实现扁平化管理,丰田自去年开始就对丰田中国进行一系列体制调整。
雷克萨斯在华打出“组合拳”目标年销8.8万辆。
进入2012年,雷克萨斯在华动作频频,启动为期两个月的针对三款小排量车型的全新金融方案、仅一周时间内,相继推出全新的RX系列、G S系列车型。3月29日,雷克萨斯正式成为第11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为了实现超过50%的同比增长,达成8.8万辆的年销量,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在华的战略正在升级。。
雷克萨斯本土化 定价主导权向中国转移。
汤山浩伸——雷克萨斯(中国)销售策划企划部副部长,他是雷克萨斯历史上第一位从总部市场规划部门派往中国的管理人员。2011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为5.6万辆,1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并非易事。然而汤山浩伸却坚定地认为,“明年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据他介绍,目前雷克萨斯中国市场车型的初步价格都是由中国团队制定,丰田汽车中国部最后裁定。然而在确定CT200h的最终价格时,中国团队争取到比此前更多的权利,这款车的价格也就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定价机制的本土化还只是雷克萨斯中国战略的冰山一角,“未来,我们在新能源车的引入、产品设计、品牌推广等方面将体现出更多的中国特色。
雷诺高层调整 中村克己挂帅中国业务。
日前,法国雷诺汽车对管理层进行了调整,新任命了两名执行副总裁EVP(Executive Vice President)和两名高级副总裁SVP(Senior Vice President),其中日产汽车出身的中村克己(Katsumi Nakamura)将领衔雷诺在中国的业务运营。。
进口车渠道生变 马自达中国市场收权
者从长安马自达一家经销商处得知,马自达中国收回了长安马自达的进口车代理权,“CX-5(马自达旗下一款SUV)将在年中上市,但是我们却被告知今后关于申请销售进口车,都向马自达中国申请,而不是向长安马自达申请。马自达中国将统一管理马自达在中国的进口车业务,不单收回了长安马自达的进口车代理权,另外一家合作伙伴——一汽马自达的进口车代理权也将被收回。
宝马2016年销量200万 在华第二工厂投产。
此前宝马汽车公司曾表示其2020年全球销量目标为200万辆。近日宝马称其将提早4年实现这一目标。2011年宝马集团全球销量为167万辆,营业收入为688.21亿欧元,同比增长13.8%;集团的税前利润(Profit Before Tax)同比增长52.1%,达到73.83亿欧元。宝马表示期望今年的全球销量以及税前利润均创下新高。为保全球豪华车销量冠军头衔,宝马汽车公司表示其计划今年在巴西新建一家工厂,在中国的第二家工厂将投入生产,另外宝马拟在今年夏天之前推出12款宝马品牌以及Mini品牌的新车型。
奔驰中国今年主打SUV 将增40家经销商。
为了承载更多的市场需求,奔驰计划今年在中国市场新增40家经销商。在保证大城市的经销商为消费者提供品质服务的同时,新增的经销商将向西部和二三线市场倾斜,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考虑到ML会在中国持续热销,郝博特别解释说,在ML正式发布之前,奔驰中国已经向总部进行过单独汇报,以争取更多的车辆资源优先满足中国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