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4月23日-5月2日,以“创新•跨越”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激情开幕。2000余家参展企业,1125台参展车辆,120辆全球首发车,规模再破记录的2012年北京车展将带来非一般的视觉冲击。搜狐汽车再度全方位出击,带您深入体验2012年北京车展!
2012年4月23日北京车展开幕首日,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就下一个十年如何提升中国汽车竞争力,如何打造北汽品牌;北汽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如何看待经济下行大背景下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等问题与媒体进行沟通。
以下为访谈节录。
搜狐汽车:目前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以及合资自主品牌,应该说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过去十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未来十年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您认为下一个十年中国汽车如何提升竞争力?
徐和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车展这段时间,陆续有些媒体做论坛,大家都很关注,也在探讨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实现从大做强的转型。所谓强,关键要把品牌搞上去,市场占有率要上来。最简单的就是占有率,占有率上不来,你说强没有用。
但真正要把品牌搞起来,难度非常大。现在我们面临各方面压力,比如环境压力;环保压力;现在排放指标和节能指标的压力。这具有很大的挑战。此外,还有做企业的压力,市场压力,国际大企业大品牌的压力等。
就北汽自身而言,我们搞自主品牌起步较晚。大家都知道,也就是最近这三四年时间。但我想,晚有晚的优势,晚也有晚的好处,我们可以充分吸收借鉴兄弟企业在这方面走过的路。
结合北汽自身实际,我们的定位是:要想做强,要想在当前汽车市场做好,北汽占有一席之地,能异军突起,高举高打,走高端路线,或者说走高端化。
所谓高端化,我们分三步走:第一,高技术产品;第二,高质量,或者说高品质;第三,高品牌。用这三步构成高端化。
北汽会坚持走这条路。只有通过高端化路径,才有可能使我们自主品牌在未来占有一席地位。如果我们仍然沿袭过去的做法,简单地模仿走中低端路线,甚至低端路线,就很难做强。这是我的价值观。
大家可能会说,谁不想往高处走?攀高更难。不管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北汽资源角度,以及北汽这个品牌角度,多角度看只有走高端化。
用高技术发展自主品牌,我们这次车展的宣传口号是“融世界,创未来”,就是要机制创新、开放创新,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走我自己的路。
2009年下半年北汽收购萨博,这是我们其中一个步骤。萨博基础上的技术产品,这次能拿来的基本全拿来了:C50、C60、C70、C90,就差C80。但在这个平台上,未来还有很多新产品。如果没有这些知识,没有这些平台,只靠我们自己去仿造,去摸索,我觉得路太漫长。另外,如若这样走,能不能干出一个高水平平台?未知数。
大家知道,汽车的关键技术,最最重要的是底盘。底盘包括几大块,底盘不行,什么都不能谈。光有一个好外壳,或者好样子,都没用,车子开起来那不叫车。所以我们是抓住了金融危机的机遇。再一个,有些开发专项,并不是什么都要自己开发,有些可以外包,全球谁做得好就用谁。当然我们的人得跟着,要通过这种外包或者合作,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在漫长过程中一步步提高自身能力。
如果你想一蹴而就,不可以。如果您以为“四个轮子加沙发”就是汽车,那也别指望。想亵渎我们这个行业,不行!我们的产业最后要走上国际舞台,不是说仅满足眼前一点小利。因此,高技术、高品质和高质量,北汽集团从上到下各个部门,各个工厂,全员都在贯彻学习,我让所有北汽员工血液里必须流着这个血,那就是高质量、高品质。
今年年初,温总理到株洲去慰问职工,他讲了一段话。讲什么呢?针对去年动车事故,他说,要想干出高品质产品,首先人品要好,人品好了才能干出高质量产品。温总理的这段讲话,我们全体员工学习过。北汽要想打造高品质产品,首先团队要有好的人品,所以我要求全员学习。当然这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但要一点点换头脑、换血液,每个员工血液里都要流高品质的血,才能造出高品质的车。
国内有些企业,他所谓的造车,根本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发展道路,他那不叫造车。说得不好听,是卖家具,造家具的。看到这款不错,找个小木匠加工,把漂亮的外观加上去。但造车可不行。整个员工要培训,换思想。
所谓高品牌,我们要打造北京品牌,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汽车品牌,并且还要把这个品牌往高做。怎么往高提升品牌?我们也在学习。好在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奔驰,他有100多年历史。对企业而言,我们干任何事情,品牌第一位,比金钱、产品什么都重要。
我重申一下,企业品牌第一位,没有品牌的企业,特别是我们的产品,要参与充分市场竞争,直接跟消费者见面,这样的产业品牌理当第一位。
前些年三鹿奶粉事件一出来,第二天我就开会,我问大家三鹿奶粉最大的损失是什么?我让他们不要从政策角度看问题,要站在企业角度谈。我认为,最大损失是十几年塑造起来的三鹿品牌一夜之间就没了,你再想恢复不可能。至于说那个企业一下子损失多少钱,有多少职工下岗,那都是另外的问题。
作为企业,品牌非常非常重要,可能一件小事就将你千辛万苦打造起来的品牌付之一炬。前阵子在一家媒体举办的论坛上,我反提了一个问题,今天我想重申这个问题,因为它憋在我心里有很长时间。
回顾中国历史,现在到底有多少家历史悠久的中国品牌?到底有没有?如果有,那是什么类别的品牌?几十年的,上百年的,甚至几百年的?大多数品牌是改革开放后才建立起来的,为什么?这其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我先回答一部分,我知道现在最老的品牌是同仁堂,有340多年,而有点历史的品牌,基本是吃、穿、用这样由小手工和小作坊做起来的,而规模化制造业几乎没有。目前中国制造业里还没有一个几十年以上的品牌,基本上是改革开放后才创建的。这是我们的悲哀!
所以谈汽车产业,我觉得品牌度很重要。品牌度不够,根本不要想做强。品牌不行,汽车厂也不行,你光说你的车怎么好,怎么便宜。没有用,因为你没有品牌。
但是我很着急。因为我感觉行业、企业、政府对这块重视不够,其中有很深层次的原因。怎么办?用胡锦涛主席的话,还是要改革创新。没有改革创新,这些事都做不到。我把这个词提出来,大家都再想想。谈到北京我更悲哀,所有的自行车、缝纫机、电冰箱、手表品牌全没了,更不要说企业。原来我穿的羊绒衫还有个雪莲,现在也不知道雪莲怎样了。很多品牌都被消灭掉了。
培养一个品牌不容易。你品牌都没了,你还要汽车干什么?所以汽车产业品牌第一位。但怎么保证中国民族自主品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至少我现在还看不到这方面的体制和机制。
今年人代会结束后,温总理最后一次回答记者问时,结束前他还谈过一段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我觉得,30多年改革开放后,十八大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会进入一个新阶段,这实际就是政府透露出面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系列问题。
所谓汽车产业,也只是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同样其它板块也涉及到这个问题。我想,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这些问题不要着急,它会在一段时间里,一点点地被解决。绝对会解决。不解决,中国就走不动,经济就不会健康持续发展。
搜狐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刚出台,您怎么看待北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
徐和谊:第一,这次规划传递出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即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在什么地方划界限。之前相关部门一直争论得喋喋不休,不同专家有不同解释,这次就明确把增程式划为纯电动,把增程式靠右边的划为混合动力。这非常重要,这个信号实际告诉我们,国家政策现在很明确,增程式以上为纯电动。
第二,这让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尤其是50万辆和200万辆,这两个指标拿出来,这是时间和量的关系。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这样承诺,这也表明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在哥本哈根签订碳排放协议,这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决心和态度。
根据政府确定的路线方针,作为企业,在发展新能源问题上目标就很确定,你技术路线确定,时间也摆在那儿,作为北汽,身居北京这方面压力可能更大。但另一方面,压力大也是动力,没有环境压力,没有政府压力,光靠自己一点点培育,肯定不行。所以北汽要抓住契机,油价也好,PM2.5也好,包括排放等,并且新能源车不用摇号,这已经明确了。我想,这是北汽难得的发展新能源的机遇。
这几年我们也做了些储备。现在我们有十几个新能源目录产品,我们会全力以赴,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和安排下把新能源这块搞好。
科技部部长万钢看了我们的新能源基地就很惊喜。两年多前北汽新能源基地挂牌时他来看过,这次看后他非常兴奋。开始没有安排他讲话,后来他主动要求讲话。他亲自开车转完后回到会议室座谈,对北京市发展新能源给予高度评价,对北汽评价也很好。他开车时,我坐在他旁边,他说,真得刮目相看,没想到你们进步这么快。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已经交车上千辆,今年目标是5000辆。北汽压力依然很大,希望得到各位支持。
科技部投巨资兴建的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就建在我们基地里。今年6月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将全天无偿对社会开放。另外,国家科技部建的惟一一个轻量化实验室,也建在北汽新的研究院。这都是要为新能源产业服务。我和万部长表态,争取北汽在新能源这块做得超前一点,并且把我们的经验无偿地向兄弟企业介绍,让大家分享我们所走的路。
搜狐汽车:在经济下行趋势下,您如何评价一季度汽车整体形势?
徐和谊:总体看,一季度和去年总体持平,销售略有增长。国内有两家企业增长较大,我们排第三,另外还有几家负增长,大体情况如此。
我本人预计,今年形势是前低后高。一季度应该是四个季度里指标最低的,二季度会上来,三四季度上得更高。这也是我以前的判断。车市进入4月开始往上走,全年预计增长8%至10%。比较着急的是商用车市场,回暖迹象还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