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期,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掀起了更猛烈的攻势——注入了新的力量,描绘了新的战略,似乎焕发了新的生机。
打开国门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世界品牌争夺之地,新车年销量增速超高水平一去不返,这样的外部条件给予自主品牌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2011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下滑已是例证,自主品牌不“拼命”,危机将随时降临。
做自主品牌很难,难在坚持梦想的孤寂与困苦,难在面对现实的残酷与复杂。从民族工业的角度审视,这是一场“神圣的战争”,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审视,这是一系列大规模的“攻战计”。
2012年北京车展上,各种自主品牌发布新车达84款。如果有朝一日中国自主品牌能在世界汽车产业占有一席之地,今天的集体“圣战”一定会成为历史上重要而积极的一页。如果中国自主品牌未能实现突破甚至走向没落,今天的集体“圣战”一定也会被记住,只是历史的评价会迥然不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自主品牌是否能否真正的沉下心,实现技术、产品、品牌、服务的扎实提升。
老自主品牌再战江湖
国内汽车集团近几年在打造自主品牌上颇有几个“大手笔”。
曾经让国人自豪、失落又时时牵挂的红旗品牌,在2012年4月22日发布了全新战略。作为一汽集团内部“一号项目”,前期52亿和未来5年105亿的投入,足以体现红旗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经济层面。同时,为了“北京牌”,北汽集团单收购了萨博知识产权这一项就投入2亿美元,后续消化吸收、新建产业基地的投资数额会更为巨大。
上汽集团则已经启动“上海牌”复兴计划,其将成为上汽旗下新能源汽车的品牌。
老自主品牌的再度爆发让人看到了大集团攻坚自主品牌的决心,虽然大企业的掣肘依然存在,但是我们依然希望在自主品牌的道路上,大企业能够真正排除万难,专心致志。
争夺自主“高地” 自主品牌各走各路
“高端化”也是近期自主品牌热潮的方向之一。
红旗的品牌定位明确为“大气、尊贵、经典、科技”,产品则规划在C级以上。上汽荣威950作为上汽集团“全新第二代产品的旗舰车型”也是一款B+车型。“北京牌”即将推出的车型同样多定位在中高级车领域。而东风风神中期事业计划——A1计划则是让企业成为质量卓越服务领先的乘用车企业。
在自主品牌的另外一个阵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向上”的策略逐渐落地。比亚迪已经将推广重心转移到了G6与S6,并联手戴姆勒推出了高端电动车“腾势”品牌。奇瑞旗下的“观致”从诞生开始便注意与其他品牌的区分。
这两个阵营几乎代表了不同的自主品牌发展策略,一个“高端起步”,另一个“从低到高”。在商业模式上,并没有一定优劣,只有对于企业自身和对于市场的适用性、有效性。期待两个阵营都出现成功案例。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搜狐汽车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改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