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商用车 > 卡车

物流商用车:如何能走好“节能环保之路”

2012年08月15日17:03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现代物流报 枭冬

  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多年未见的"三连跌"后,日前其上调窗口又再度开启。油价作为市场调节的核心要素,其实也是在紧锣密鼓地催促商用车生产企业以及广大物流用户,尽快推出或使用更为节能环保的运输车辆以降低成本。

  然而,面对"能源紧张之势难解、油价高企之态难逆、成本上升之局难破"的现状,想从运输车辆本身狠抓节能环保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其对车企、物流公司和散户都是一次颇为严峻的挑战。

  所以,业内不停地"热议"。根据当前物流商用车发展情况,到底哪些途径可以助力运输车辆走好节能环保之路。而此番,记者再次采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炜,便是请他谈谈解题的良方。

  天然气汽车:热销背后 "漏洞"待补

  自去年起,商用车市场持续低迷,至今依然没有太大起色。不过,在一片萧条中,天然气汽车却成为了难得的一抹亮色。此间,包括陕汽、重汽、福田等企业在内,都在持续发力天然气重卡市场。而新疆、山东等地的物流公司和散户也开始较大范围尝试这一"新型品种",以致一个个上百辆的采购订单飘进了车企的生产车间。

  当然,市场对天然气汽车的反馈如此积极,并非毫无来由的一阵飓风。眼下,在重卡市场整体较为委靡的背景下,天然气重卡的崛起是有迹可循的:一方面,力度颇大的政策补贴吸引用户打开了钱夹子;另一方面,产品自身相对比较成熟,作为替代汽、柴油的一种能源,天然气在成本上有着一定的优势。

  先说政策方面。周炜告诉记者,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从去年开始发起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用户使用节能汽车产品。其中,天然气汽车是其中一个重大类别。数据显示,去年节能减排资金2.5亿元,今年数字上升到了5亿元左右。而天然气汽车去年占去了7、8千万元的项目资金,今年或将上亿元。

  同时,就实施情况来讲,由于补贴直接惠及物流企业,效果还算不错。据介绍,企业拿到的补贴,是将用户的用气量折算成等效的汽、柴油后,按照1吨燃油补贴1600元钱的标准进行的。也就是说,规模越大的企业,在补贴上就越"有利可图"。

  再看成本方面。目前,物流商用车主要使用液态天然气(LNG)产品,而其续航里程较比气态天然气(CNG)汽车更长,全国保有量约在2万~3万辆间。一个450~500L的气罐,可以完成500公里左右的行驶里程,一般运输车辆装载两个气罐,基本可用一天。最重要的是,使用过程中,1.1~1.5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1升柴油的功效,实现了三成左右的燃料成本降幅。而种种因素综合一起,使得定线运输和矿山运输都比较青睐这类产品。

  不过,要说天然气汽车前途似锦、一望无忧的话,也不尽然。周炜指出,其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还要堵住一些热销背后的潜在"漏洞"。

  第一,气源问题。据了解,虽然我国天然气储备比较丰富,但现阶段可利用的却很有限,新疆等地区是为数不多的自产省份;中石油、中石化的气源,仍要依靠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地的进口;至于天然气的实际供应量也与储量没有直接关系,国内是按管道布局进行指标式分配,每年各省的需求量不会出现大增或大减;并且一直以来,天然气的用途都集中在供热等民生方面,汽车行业需求只能算作第二梯队,一旦出现气荒必然最先"着地"。

  更需注意的是,由于LNG的液压比较难于测量,不管余量多少,加气站往往都会要求用户按照整罐加满收费。所以,运输企业只有在掌握气源的前提下,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成本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足够雄厚的资金实力做好网点布局。

  第二,价格问题。事实上,全国各地的天然气价格并不统一,自产的便宜些,进口的就很贵,这也导致很多运输企业在可开采区域疯狂抢点建站。而业内一直呼吁的天然气和油价的联动尚未成型,为保民生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的话,就会牵扯到附加税等细节,协调起来阻碍不小。目前,发改委发布了指导规则,1立方米天然气与1升汽、柴油价格比不低于0.75,只是考虑到新疆等地的价格比才0.3~0.4之间,指导价格统一实施会降低其原有成本优势。

  第三,技术问题。天然气汽车实际并不特别成熟,一些在用产品都是简单改装,把发动机换成LNG发动机而已,这就埋下了安全隐患。具体来看,LNG需要保持-162℃的超低温,人若接触会很危险,其对零部件也有特殊的要求。据悉,很多天然气汽车发生"意外",都和液态天然气极速气化之后的泄漏、燃烧有关。另外,从技术上看,天然气汽车的"公告"管理不是太严,在标准、限值和技术要求等方面不如普通车系统、全面、规范。

  第四,驾驶问题。对于天然气汽车的驾驶员,其对车辆的规范驾驶及维修、保养,在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国内多是以企业内部指导为主,存在一些操作隐患。比如,LNG汽车的气瓶需要保持"低温、真空",长时间放置温度会上升,罐子里压力提高。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车辆不用的时候将气体放空,使用时也必须保持在开放空间,否则容易引起事故。周炜告诉记者,对此交通运输部十分重视,眼下还专门立项进行天然气汽车维护、保养技术的研究。

  第五,政策问题。天然气气瓶是高压容器,是危险品,年检由质监局负责,而汽车本身由车管所和公安监管。这就牵扯到了三个部门,年检过程变得麻烦。况且,CNG的气瓶检查时需拆卸下来做打压测试,耗时、耗力;LNG气瓶年检的时候也没有认定具体负责机构,甚至各地方的操作并不一致。至于改装的天然气车辆,虽然地方政府力推这类产品,但其动力源改变后,车管所却不给做变更,这又造成了明显的政策误区。

  第六,效率问题。现在天然气新车的品质总体令人放心,但是相较柴油机的效率而言,天然气发动机与之相比仍有10个百分点的弱势。简单来说,其所谓的节能,只在于燃料的替代环节,而不在于燃料使用过程中的效率环节。为此,科技部863高效天然气发动机项目正在试图解决这一难题。而天然气替代了汽、柴油,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暴露出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为此车企需要根据用户反馈,及时、准确做好产品改进工作。

  传统车节油:降耗需要多方入手

  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国内卡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000万辆。这就意味着,实现公路运输的低碳环保,决不能忽视柴油车的节能减排。而除了实施国Ⅳ排放标准、"燃油消耗限值"等政策手段,周炜认为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柴油车的节能降耗。

  一是对传统内燃机技术进行升级。如涡轮增压技术的使用,从简单的单级涡轮到可变截面涡轮(VGT)再到双涡轮增压。

  二是采用更新更先进的高压共轨技术。节能排放到了国Ⅳ阶段,其是必然趋势,以往国Ⅲ的单体泵已经满足不了排放要求,只有高压共轨才能配合后处理等。而且,随着高压共轨的使用,喷射压力的提高,新的喷射模式的提供,排放和燃油利用率都将改进。

  三是附件驱动的智能化。比如,发动机3%~5%的功率都消耗在风扇等冷却系统部件上,但现在通过电子风扇等技术可以控制风扇在低温下不必转动,这自然能够实现节能

  四是车身造型的优化。主要是驾驶舱和导流槽等进一步符合空气动力学设计,进而有效降低风阻系数。像国外的一些长头卡车设计,就是出于这一点考虑。另据介绍,轿车风阻系数目前仅为0.3,货车大概是0.5~0.6,可见改善空间较大。

  五是通过轮胎技术的改进,滚动阻力的降低。一方面,使用低阻力轮胎节能轮胎,因为其在花纹、材料上的独特之处,可以帮助车辆降低2~3个百分点的能耗;另一方面,注重胎压的有效监控,倘若胎压不足,会产生10%左右的能耗误差,因此通过检测胎压系统保证胎压稳定很是重要。此外,超级宽胎也是一项非常好的轮胎技术,目前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发展空间,节能效果不俗。

  六是轻量化。在保证安全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采用一些高强度的结构材料,塑料、铝合金、镁合金等替代以前的材料。据统计,每减重10%,可以降低2~5个百分点的油耗。

  七是电驱动的应用。将车身上的附件做成电驱动的,减去负载造成的能耗损失。简单来说,就是以前机械设备的功用现在可用电控技术达到。比如,电子起停装置,就能减少发动机怠速时候的能耗。

  八是使用信息化技术。在国外,很多物流企业都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企业车队的运营管理中,通过车联网实施监控车辆驾驶情况,以及司机驾驶流程,从而实现油耗控制。不过,国内推广方面确有难度,货运市场的组织形式偏向"小散乱差",企业管理没有抓手,很多社会车辆都以挂靠形式出现,更是难于"联网"。

  电动物流车: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提及汽车的节能环保,就绕不开电动汽车。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出台的《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指出,国内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到2020年将力争超越500万辆。而从物流需求出发,这些电动汽车产品,是否将为城市配送等领域的发展提供足够多的助力,是很值得关注的。

  对此,周炜认为,电动汽车的推广,在商用车领域确实难度很大,需要慎重为之,不可盲目拔高。

  首先,电动车的发展一早就有"争论",去年最热,今年稍微淡了下来。相比较而言,除了私车以外,其在公交车领域比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更加普遍。

  其次,如果将电动车放在物流行业,那么,国内大货车采用纯电动形式,现在看不现实。因其在国际上,使用也不算广。而在物流行业的电动汽车产品,主要应以轻型商用车为主,其将服务城市配送行业。该类产品续航里程约为80~100公里,载重一般在1.8~2.0吨之间。对于企业来说,使用这类产品虽有政策补贴,但还是"代价"过高。周炜认为,配送公司无法支撑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大企业采购电动产品无非也是出于品牌形象建设居多。

  再次,电动汽车的安全和便捷才是根本。如今,不论车企还是用户,对电动车的要求都集中在续航里程和行驶速度上面,这对一个新型产品来说,是不科学不合理的。特别是对一些大型商用车,电池组巨大,监控起来不如小车容易,更需要人们从意识上注重电动汽车的安全和便捷。

  此外,周炜还强调,电动车的使用和推广需要更加的专业和谨慎。两个最简单的例子,当电动车发生自燃的时候,锂电池灭火绝对不能以水去救,否则只会越灭越糟。而电动汽车上的电池会否产生辐射,对人体健康会否产生影响,这些都要需做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责任编辑:刘岩)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