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模式的新开始
眼看着中国汽车业的合资模式渐渐步入一条死胡同,以"市场换技术"的结果总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从企业层面,求变的声音逐渐占据上风。
日前,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公开声称,政府今后或将出台鼓励合资自主的方针和政策,在鼓励的同时,也会对合资企业的研发费用、专利、自主知识产权提出要求。
对此,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兼广汽研究院院长黄向东向记者表示,合资自主应该是中外双方在技术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向合资自主项目输出研发技术,"股东双方(在技术水平上)都要强,都要向这合资项目输入技术"。
这也意味着,我国汽车业核心技术进步的改变途径,将再次着眼于中方和外方技术层面的合资或合作。
FrancoAmadei认为,"当下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使中国的工业环境更加国际化。中国政府应该大力鼓励非股权方面的合资与合作,比如零部件、研发、管理方面的合资合作,这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北汽集团副总裁毛海则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合资模式发展到今天,随着中方企业实力的提升,非常有必要创新合作的模式,提升中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力争合资合作由过去主要靠外方单向的技术、产品、资金输入的方式,向中外双方在集团层面实现产权共享、技术共享和品牌共享的方式转变。"
"这种改变并非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黄向东表示。"目前我们就在和本田、丰田就技术合作一事进行积极的探讨。"按照黄向东的解释,广汽研究院所承担的职能也包括这些。
这方面,宝马与华晨的合资项目中已经在进行尝试。当谈到与宝马的合作,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便表示,"华晨与宝马的合作在不断地深入,目前宝马除了派驻技术研发人员帮助华晨打造‘大中华’项目,同时宝马的管理团队也已经进驻华晨,帮助华晨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
"本土企业一定要形成自有知识产权、自有品牌,而且这个技术是可以完全支配的技术,如果有外方愿意把他的技术拿来无偿地给我们使用、支配,也是一种进步,至少比花高价买品牌和技术要好一些。"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曾表示。
这或许意味着未来的合资模式,将取决于外资技术引入的深浅程度。而这对于那些希冀进入中国市场的后来者们来说,舍得投入技术将成为能否获得政府部门首肯的重要条件。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