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车辆钢板揭秘中,我们对目前汽车钢板强度的两种不同标准做了一系列分析,发现由于各车系之间所用的钢板强度标准不同,导致各车型之间的车身强度也存在很大差异。而本期文章我们将会深入了解多款车型的车身钢板用料情况,它们涵盖了日、欧、美等多个车系,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同看看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
更多精彩评测内容 请进入试驾首页>>>由于本篇文章与上一篇车辆安全题材的文章有一定关联性,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车身钢板设计存在的差异,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上一期文章的连接。
谁是大忽悠? 揭秘德/日系车钢板强度内幕
http://auto.sohu.com/20120917/n353077242.shtml
在厂家对车辆安全性的宣传中,除了钢板的最高强度外,其所公布的"材料分布示意图"就成为外界进一步探究车辆材料和构造的重要原始资料了。而各个号称"最高强度钢"超过1000MPa的车型,其真正的钢板分布也能在这样的图中得到完全展现。
"最高强度钢"不应该只是一个噱头,如果汽车厂商能将其较为广泛的使用在A、B柱,门槛,车顶边梁甚至底盘中央传动通道等关键部位上,无疑将极大提高车辆的强度和碰撞安全性。由于吸能车身设计的逐步强化和EuroNCAP碰撞法规对行人保护的强制要求,再加上汽车厂家成本日益严格的控制,超高强度钢将基本不会用于制造车头、车尾这样的"吸能区"结构(少数两厢车会将超高强度钢运用于尾部结构)。
而运用超高强度钢来打造乘坐舱结构,大幅度提高车辆保护车内人员的能力、并减少板厚降低整备质量进而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才是其目前发展的趋势。所以当大家看到某款车的车头部位使用普通高强度钢并且车重还比老款车型下降数十kg时,亦不必惊讶,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要求。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