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逸,“偏科的好学生”
擅于在车型级别上走差异化中间路线的日产车,这一次轩逸依然如此,它介于紧凑型和中级车型两个级别之间,虽然它的价格更接近紧凑级车型,但体型、空间甚至设计风格都更像是中级车型,轴距高达2700mm,乍耳听起来起来似乎很具有诱惑力,但是不是真的这么超值呢?我们来仔细了解一下吧。
新一代轩逸在外观上和老款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外观方面借鉴了即将引入的美版日产ALTIMA的设计,尤其是车头相似度很高,整车线条包括尾灯的造型也和ALTIMA很相似,前灯方面采用LED宽式灯,但并不具备日间行车功能,尾灯也采用LED光源,但造型却比老款大气一些;腰线设计也更加活跃、动感,但相比那些高性能车,轩逸则属于比较文艺范的类型;外形线条也更加丰富,整体看来要比老款显得更尊贵、大气。虽然这次轩逸在外观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对于那些对外观要求高的消费者来说,轩逸表现的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内饰设计相比老款也有很大的进步,浅灰与米黄的配色显示出清新休闲的家居风格,营造出轻松的氛围。最大的变化在于重新采用了传统的造型手法,取代了上一代日产车型广泛运用的中央凸起式中控台设计。整个中控台造型大气,几条弧线勾勒出得流线形设计凹凸有致,不仅耐看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感;但用材方面为了节约成本而采用了软质材料,方向盘造型也比较饱满,尺寸适中,转向手感比较轻盈,但做工略显不足;面板的仿木纹装饰改用高光处理,取替了日产一贯的哑光处理,整体显得更加华丽,但质感却不如老款,各种按键的触感也比较不错,没有松散的感觉,细节加工也很到位,但一些零部件之间的接缝不够均匀,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配置方面,新轩逸的主流配置可谓是一应俱全,配备了自动空调、电动座椅、后排出风口、自动大灯、定速巡航以及智能钥匙和一键启动等设置,有了它上车不用在掏钥匙,但是小编宁愿用它去换四门一键升窗设置,在同级别车型中很有竞争力,但美中不足的是全系不能选装VDC的电子稳定程序,集成的倒车影像、多媒体影音等功能的导航屏幕没有达到整体水平,界面稍显简陋、阳光强烈时画面看不清楚,而且AUX输入接口的位置也不太方便。不过总体来看新轩逸的表现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期待。
在空间方面,轩逸的表现向来不错,这一次新轩逸的轮距略有增加,横向空间会有小幅进步,但纵向空间并没有实质变化,其中后排腿部空间非常宽敞,即使是与外形尺寸更大的中级车相比也并不逊色,但头部空间却略显紧促,感觉不够舒适;储物空间虽然不多但也够日常使用;行李箱方面新轩逸的容积有510L,在同级车型中处于中等水平,但由于后排座位不能放倒,影响了行李箱的实用性和便捷性,这对于一款想要够购买一台家用车型的朋友是很难接受的。
动力方面,新轩逸配备了1.6L或1.8L两款发动,同时搭载机五速手动或CVT两款变速箱,其中1.6L机型和TIIDA是一样的,具有双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和双喷油嘴设计,从静止加速到时速100公里用时10.76秒,对于一款CTV车型来说这个表现数据中规中矩,即使全力加速也缺乏驾驶乐趣,而且在同价位车型中有很多比它更快的,但胜在其运转平稳安静而且非常省油,动力表现应付日常使用完全没有问题。
点评:作为一款纯粹的家用车,新轩逸在空间表现、燃油经济性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加上针对上一代完善的外观设计和行驶性能已使得它的表现更加全面。然而,新轩逸仍然是一个“偏科”的好学生,如果您考虑购买的是经济实用的车型,而不注重操性及运动性的话,那么相信您没有任何合适的理由去拒绝它。
全文总结:不追求奢华的享受,没有无谓的浪费,是这些车型共同追求的目标,作为将用紧凑型轿车,他们不仅仅舒适,符合家用,而且车轴距均超过中型车,可以让家人在车内得到最大的舒适。在这一方面,标致408与和悦凭借着出众的车身尺寸以及让人满意的空间,表现的最为抢眼,两车外观设计时尚、配置也实用丰富,虽然动力不够充沛但在城市代步也完全够用,很适合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而轩逸作为东风日产旗下的紧凑型轿车,有着强大的后盾支持和售后服务保障,同时它们在动力方面也有着良好的表现,更适合年龄偏大又喜欢享受生活的消费者;朗动作为北京现代冲击高端市场的紧凑型家轿,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均衡,适合有经济实力又注重口碑的消费者,至于C50作为国产轿车首款自主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型,外观和内饰以及动力表现中规中矩,不过胜在性价比够高,完全可以满足对驾驶乐趣要求不高的消费者,总之我们不要人云亦云,去追求一些我们根本体会不到的性能,认清自己的需求,那么一定能选到一款令您自己满意的车型。
![]() |
[上一页] [1] [2] [3] [4]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