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刚刚韩老师说机动车排放最低20%最高到30%。
韩应健:大概是这个范围内。
南辰:绿色出行需要多方来协作
新华社资深记者 南辰 |
南辰:我也是从环保不一个论坛上了解到,近些年大城市污染普遍在近二十年机动车快速普及之后,过去单纯是煤烟型污染,现在机动车普及之后,煤烟型向复合污染转变,中科院调查机动车大概也是占20%的比例。但是机动车是很宽泛的概念,机动车包括两轮,三轮,低速汽车,农用车,还包括重型柴油车,包括通常说的私家车,这里面我个人认为,因为统计局前两天公布了一个数据,我们国家截止到2012年年底,私人轿车的量大概5300多万辆,两亿辆汽车当中,占5300万辆,我认为刨去一部分黄标车,在北京已经基本被淘汰了。它对PM2.5贡献并不是占主要,机动车20%多重要的是柴油重型车污染。别看它这种重型车不进五环行驶,由于咱们国家长期油品滞后,尤其是柴油油品的硫含量非常高,06年跟一个柴油车队从巴黎跑到北京,进入到东欧以后,就要使用油罐带的清洁柴油,因为他们之前踩了一下点。中国境内抽检到柴油最高硫含量2000PPM,有的里面含有水和沙子。为了要运行完里程只能带着油罐车过来,这个很反映问题。
我们说危机也是机遇,通过大家这次对雾霾的认识,我们看到了相关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要求相关柴油的硫含量标准有了具体的时间表,国五排放的标准也有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另外也引起了各界对于车油匹配这个问题的重视,长期以来咱们国内的车的环保标准应该说紧跟着欧洲,跟得很快的。应该到3月1号北京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不准销售了,证明汽车产业跟上步伐还是快,但是油的滞后确实值得我们研究。标准的主导由企业来主导,前一阵网民反映这个问题很多,如果让标准的制定由企业主导的,自然肯定希望标准升级越慢越好,但是车油不匹配,还是对大家健康造成危害。
另外我想说的这一次危机,也给我们自身行为的反思提供了一种机遇。不光在我印象里春节北京放炮的确实少了,另外让我们从根上,从法制渠道进行一些反思和修补。我注意到一个是北京市地方要出台一个环保条例,这个环保条例当中没有说私家车,只是提到了相关的天气可以对机动车采取一种手段。另外一个根据媒体的报道,大气污染防治法要进行一次修订,这个修订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有可能解决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质疑的对私家车限行的上位法缺位的问题。你如果说根据道交法限行,04年出台的道交法不可能把交通管制和限行赋予这么大的强制力,但是这次大气污染防治法,有没有可能立法过程中通过一些博弈把这个事情搞清楚,这个相应的也是一个好事。
另外看到在济南,采取非强制单双号限行,不罚你,但是还是要公开。这些都是在极端的恶劣的条件下,政府应该拿出的一些应对的举措,下一步我个人觉得第一除了车油匹配方向,立法的方向,可能从我们车主自身,有可能情况下还是公交出行。政府要通过社会管理创新产生一种良性诱导氛围,不是利用强制性手段,强制治堵。我一直看好深圳当时大运会,不通过单双号限行解决大运会期间交通问题,而是倡导社会车辆自愿停驶,可以给你一定奖励。这个也是韩国首尔采取的做法,如果车主自愿少开一天,你过隧道费等等政府可以减免,采用社会管理创新的手段。而不是单纯的强制的手段。
王小广:限不了。
南辰:对,另外确实要提供绿色出行的物质基础,我们说到了在北京骑自行车是很不安全的事儿,你跟机动车没有十分有效的隔离,公交换乘,拥挤,这两天出了一个新闻,假孕妇弄了一个硅胶的肚子被挤掉了,我们希望绿色出行,但是绿色出行这种供给没有达到平衡,我认为从这几个角度理解这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