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皮下的融合:比合资企业容易
王慧芳:前一段很多媒体都参加了沃尔沃品牌与中国国学的研讨会,你个人怎么理解,中国传统国学和沃尔沃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豪华品牌之间的关系?另外,作为企业来讲,所有的理念、文化概念,最终都需要实实在在地去打动消费者,在消费者层面,你觉得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让他们认同二者之间的关联?
李书福接受专访 |
李书福:沃尔沃的品牌的精髓叫“以人为尊”,它的内涵外延非常丰富,“安全、低调、高品位、北欧设计、环保、社会责任”。它的这些理念和中国所提倡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尊重生命,以及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中庸之道,是完全可以相容到一起的。沃尔沃所搞的国学论坛,其实我们试图为打造一个全球型的企业文化而开展的一些探索,一些尝试。如何使中国的国学精髓,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和西方的一些文化、一些科学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个也是配合经济全球化,这样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谁也无法阻挡的潮流,这就是我们从非常长远的战略思考所做的一些具体的事情。这些具体的事情它不能说明太大的问题,它只是我们长远战略的一个很小的细节的一个体现。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吉利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类似于这种事,类似于这种研讨,类似于这一种活动研究,会不断的增加。我们一定要从文化的层面,学术的层面,来持续的推动我们想实现的梦想的发展。
吴迎秋:刚才谈到文化融合过程中有一个感受,我们在关注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年,其实关注了很多刚才讲关注矛盾的时候,关注融合的时候。我想说文化的融合既不是永远是对立的,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两个层面的概念。就像前面董事长讲的观念,因为国家、地域、民族各个方面的不同,形成很多文化上的差异。文化的融合根本上是价值观的趋同,因为刚才讲的这种差异形成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讲,融合过程中有一些矛盾,甚至有一些冲突都是非常正常的。前面所讲的东西都是对立统一的过程,不断的融合带来不断的有一些不同的观念,这种不断的碰撞,不断的文化冲突,才使得整个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前进的动力。
我想讲一个概念,既然讲到文化的融合,大家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合资企业,为什么没有人把合资企业矛盾、冲突反而说得少了呢,我觉得合资企业矛盾、冲突才是必然的。不管怎么讲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个老板,从利益上是比较容易统一的。所以从文化的冲突,在利益上统一,这可以找到一种很好的结合点。在一个合资企业当中,尽管说合资企业为了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目标,这里面其实从利益上是有差异的。我始终坚持认为这样一个观点,中合资双方它的利益点是有差异的。我们前面讲的一个概念,说我们现在最近看到一些报道,包括一些合资企业开始搞研发等等,好象似乎是我们已经完全融合了。错了,我可以这么讲,研发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研发的过程一个最重要的数据库,当这些数据库是绝对不可能拿来给你,当你研发碰到问题的时候,他一定会就这个具体问题由外方人员通过他自己的渠道,向总部这边去寻求他的解开这个问题的数据库。而这个数据库是不向中方开放的,这个所谓的融合跟我们认识上是有差异的。吉利、沃尔沃本身是一家,是一个老板,我们现在感觉应该看到更多的融合的可能性,这是我必须想要说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企业文化的融合,从最高层面上,大家都在讲为了企业的发展,一个发展的目标,这是一致的。但我们现在忽略了往往看到一个两个实体对于人类文明的认识这种融合,这是我们过去往往忽略的。但是这个融合不是所有人可以做得到,倒不是今天抬高李书福董事长他对人类文明认识比别人高一点。但是从另一个层面大家也可以看,过去总讲国有企业也好,一些其他企业也好,总觉得他的企业发展不能有前瞻性。或者现在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为什么倡导科学发展观?是因为我们缺乏这样一个意识。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讲文化的融合,讲吉利和沃尔沃融合,讲李书福和瑞典文化的融合,更多的看到融合的一面,而往往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多是冲突的一面看得多一些。所以这种矛盾的对立统一,这是两个层面。矛盾对立统一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如果说一团死水这样对于企业发展是不利的。一定要有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概念。
第二个概念,一定要看到从核心上来讲,吉利沃尔沃比起我们的合资企业更容易融合,这是我想补充讲的。
李书福:我们是一张皮下的融合,合资企业是两张皮下的融合。
王慧芳:我觉得这个也提醒了我们媒体,要更加理性地分析判断这个过程,寻找融合过程中有价值的尝试,而不是盯着矛盾做新闻,找噱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