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品牌建设最难但最重要,对国际市场越了解愈感到挑战严峻
主持人:长城汽车一直在国际化方面走出了自己一条比较有特色的,或者有自己风格的一条道路,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为其他国内自主品牌走出去提供可借鉴性,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下长城海外发展的战略?
王凤英:长城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海外品牌建设,更注重出口质量和在海外市场的可持续经营质量,另外注重海外高端市场发展,而不是单独看一时出口量多少。
走出去是每一家企业的愿望和目标,但是如果不放眼于全球市场,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产品才能进入高端的那些发达的国际市场去竞争,而且能够去竞争,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能够在持续发展的过程建立品牌,并形成品牌的价值,这是我们要从根本性去做的。因为只有可持续,也只有真正的走进去,也只有建立了品牌核心价值之后,竞争力才会实现。
现在长城对国际市场越深入的研究就觉得这个挑战越严峻。因为你在提升,国际市场在变化,这种动态中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比方说欧盟,你进入欧盟今年认证的产品达到欧盟的法规,但是你9月1号之前你达到了法规,9月1号投放市场的新车再去认证的时候就是新的一个法规标准,更严格的又一个台阶。你相差半年的时间好象变了一个法规一样,技术研发储备上应该有预见性,9月1号之前什么产品认证达到法规,如果9月1号之后再生产出来的新车一定符合另一个法规的要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是对研发的能力和它的前瞻技术这种预见性的研究,预研非常重要。更重要符合法规还不算,每一个国家消费趋势和消费特征都是不一样的,市场差异非常大,俄罗斯、澳大利亚显然消费特征不一样,消费者关注点不一样,那我们对应性的市场开发产品以真正的不同的市场为导向,研发相对应的产品变得非常重要。要真正以客户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研发产品,不像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就是在中国卖车,我直接拿出去卖,或者我稍微的小部分的改动,因为它不是在开发之初的时候定位,它已经造出来的车,在做局部改造,或者部分改造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时候,那种对应性肯定是非常差的。你只有真正的从市场的研究开始,从产品的企划定位开始,真正的是针对国际市场的时候,才是国际车,才是全球车。这个起点定位是不一样的。
长城这几个方面真正的希望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在研发上的投入,在追求高品质方面的投入,包括对外选择我们战略市场上,我们要系统的做市场的这种启动细分市场工程,和要在海外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长城品牌的这种计划,我觉得虽然说可能现在还没有见到那成效,但是我们认为这个方向还是有成效的。
主持人:刚才提到品牌建设,咱们走到海外发展,品牌建设相当于产品本身来讲,有哪些更重要的意义?
王凤英:我们认为品牌的建设肯定是最难的,因为品牌的积累和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时间,需要积累,消费者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它需要你的产品在那些市场上被检验,又被检验,再被检验,被考验再被考验的过程中才能建立他们认知。中国车进入一个市场首先被质疑,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质疑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认为中国车就是不好,低质低价。
另外,中国车来了,他看上去也不错,开上去也不错的时候,这得实施之后,用过之后才能下结论说好不好。还有一个问题,你即使做得同样的好,我同样的钱不能买你的,你得更便宜才能买你的,因为没有品牌附加值,你只卖的是产品,品牌没有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产生增值的时候,你只能卖产品,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差价,这是我们的最大压力。因为它要求你必须把产品做得一样好,一样的技术,一样品质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是卖不了同样的价,这个价格还有差距。但是我们怎么样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先把产品做到位,经过市场一轮两轮三轮考验之后,才能达到这样一个程度,这就是品牌的难度。靠一款车无法积累形成产品的核心价值,用一定的时期也不能形成牢靠的产品的核心品牌价值,它需要时间,若干款车,或者若干者消费者消费达成共识才有的。我们的产品能够第一步达到那些同类车、进口车的水平,这个有可能经过假以时日,比如三五年这个是可以达到的,但是品牌真的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长的路子,这就是它的难度。
主持人:咱们品牌建设过程中肯定最开始有一些困难,海外这种建设跟国内品牌建设有哪些更难的地方,除了刚才您说的不信任,对这个产品觉得价高质量低这种。
王凤英:其实中国的市场也经受了下意识从不信任到逐渐信任,到更信任的这样一个过程。中国汽车发展这样一个过程,也确实是因为从不信任,到更好,到更加信任这样的,因为产品质量的基础也是不断的进步和提升的,所以它才逐步的改变认识。这种品牌建设规律上来说,应该是大同小异的。但是从时间的长短来说,作为国内的消费者来说,我们肯定在认知改变上会更快,也有很多人会比较关注,或者关爱自主品牌,那么在接受度上来说更容易。但是国外市场是非常客观的,国外市场那就是先戴着有色眼镜,先带着偏见看中国车。
如果中国的消费者假如说用一次考验能够通过考试的话,那国外有可能通过三次才能通过他的合格考试,就是这种比例,就是这种难度。因为他不了解嘛,再说人家已经很强了,作为我们中国汽车产业背景里面有品牌,中国造没有强大的品牌支撑的时候,我们作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你唯独建立一个企业品牌的时候,也离不开国家资本,产业背景,是一个综合的背景,你只有中国成为制造大国,成为强国,都普遍提升的情况下,实际上不同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有特色的,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的品牌,这种推动力才会更有成效,更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