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系统对比:
奥迪A6L:★★★★★
奔驰E300L:★★★★
宝马5系Li:★★★★★
英菲尼迪M25L:★★★★★
接下来我们该关注一下这个级别豪车都拥有的人机交互系统,看看他们谁最便利,谁的功能最强大。或者换句话说,他们的人机交互系统又有何各自擅长与不足,看看它们谁对提升产品竞争力更有帮助。
奥迪的MMI多媒体人机交互系统首次出现在2004年,最早装备的车型是当时的奥迪A6。MMI系统其主要控制区位于挡把后方,更加靠近驾驶者,因此比较方便操作。MMI的系统操作方式很简单,中间的那个旋钮承担了几乎全部的操作任务,左右旋转可以调节到不同的选项,按下中间的按钮部分就是确定。同时中间的按钮还可以八方向拨动,但这个操作主要是为导航服务。
MMI的导航系统除了可以为驾驶者指引路线外,还有一项特殊的功能,就是可以提供TMC实时交通流量信息。不同程度的拥堵情况都会以不同的颜色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但是并非所有道路都有相关信息,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并且驾驶者还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设置一下个性化内容,比如3D地图。另外还能储存一下电话薄。基本上,常用的娱乐、通信、导航功能都能涵盖。同时还能选配车载电视等附件。
宝马5系的iDrive系统出现在2001年上市的上一代宝马7系上,当时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型车载配置,它的出现使车辆信息、多媒体系统、导航等功能被整合为一体,旨在方便用户对这些配置的控制和操作。
新一代iDrive系统看上去要比老款复杂一些,但正好是新加的这些快捷键使iDrive系统的简便性有了很多程度的提升。旋钮主要用于在系统的各个界面间切换。新一代iDrive系统在屏幕上提供了按键提示,相比老款而言,更加方便使用。
另外宝马的iDrive系统也提供多项车辆参数的调节和查看功能。尤其是车辆服务需求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机油、制动液、前后刹车片在内的多项保养内容,系统会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提示车主在何时或者多少公里之后进行保养,这一点为车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乍看之下,奔驰E级的COMAND人机交互系统的操作控件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旋钮和两个快捷键。但其实中控台面板上还有五个快捷键可以直接进入相应的频道选项。而旋钮的操作方式和宝马iDrive的有些相像,上手难度很低。和奥迪A6L以及宝马5系不同,奔驰的COMAND人机交互系没有布置在挡位台附近,而是直接放在中控面板位置,操作虽然不及奥迪和宝马便利,不过COMAND系统的优势在于其界面十分简洁直观,五个主要的子菜单选项几乎在任何界面上都有显示,随时可以进入想去的地方。蓝牙免提功能同样很方便。
但和奥迪的MMI以及宝马的iDrive无法比拟的是,奔驰E级的COMAND系统并不能提供过多的车辆参数的调节功能。"系统"选项中只包含了几个选项,而其中并没有涉及太多车辆本身的调节。
英菲尼迪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在中控台面也就是中控空调出风口下方,有一定倾斜面,比较人性化,这是日产和英菲尼迪特色。英菲尼迪M25L人机交互系统内容基本涵盖了车辆的全部电子功能,除开GPS导航、DVD播放、油耗信息等功能外,机油、机滤、轮胎等保养信息会以进度条模式显示以方便查看。胎压也可以直观的在显示屏上浏览。在车辆设置中,可以对包括摄像头、泊车雷达、自动大灯、空调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甚至中控门锁进行个性化调整。
从操作界面来看,英菲尼迪M25L的人机交互系统其除开多个快捷按键之外,还拥有和宝马、奔驰以及奥迪同样的中央多功能操作按钮,功能很强大,可以实现多方向调整不同内容与切换界面以及作为确定按钮。
对比结论:奥迪A6L的MMI系统功能很强大,可谓是人机交互系统的标杆,无论是功能还是操作方式,都可谓是做到了人机交互系统的较高水准。宝马iDrive系统的界面最清晰漂亮,视觉效果上更有亲和力,界面也很有设计感,功能也比较齐全,但车主如果想熟练使用iDrive还必须稍加熟悉,因为上手会稍微有些复杂。
奔驰E级的COMAND人机交互系统操作简单是一个优点,但其提供的对车辆参数调节也是最少一个。同比来看,英菲尼迪M25L的人机交互系统对车辆本身设置调整和提供的各类车辆信息是四车中最齐全的,这不但为多媒体人机交互系统提供了更多实质内容,也让开车变得更加便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