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公布了《“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规划提出:“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为中心,以建设公交城市为主线,努力构建以‘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为特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进一步增强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促进首都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为措施之一,规划提出要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进一步优化出行结构,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小客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下,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
2010年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68.98亿人次,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十五”末的29.8%提高到39.7%。从40%提高到50%,这个指标在国内是较高的,比如上海市“十二五”的目标是2015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到45%,山东的目标是力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公交出行率达到25%以上,济南是30%。广州2015年的目标是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5%(统计口径不一样)。
“50”相当于国际上的一般水平,但是实现有很大的难度,其中的关键是要加强轨道交通建设。所以北京交通规划指出:“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确立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中的骨干地位。”
北京的人口密度1167人/平方公里,在世界八大城市中不是最高的,仅高于巴黎的816,首尔最多达到17289人/平方公里,纽约和莫斯科也在万人以上,东京、伦敦、柏林在4000-6000。(《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数据是上海浦西区的人口密度为3.7万人/平方公里,北京和广州城区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4万人/平方公里和1.3万人/平方公里,这里指的是城市中心区。
在八大城市中,北京市轨道交通的长度排在第五位,高于纽约、首尔和莫斯科,但是人均轨道长度是最短的,只有2.1厘米,相当于成人大拇指的宽度。东京达到了20厘米。另一个重要指标是轨道交通线的密度(公里/平方公里),北京也是最低的,只有25米,相当于巴黎的40%,东京的2%。如果东京的地铁像一张蛛网,北京则更像一只蜘蛛,向郊区延伸得很长,但是市区的线路很稀疏。北京市的规划目标是“加快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扩大线网规模,增加中心城线网密度。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行总里程达到660公里,五环路内线网密度达到0.5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地铁车站”。
一个重要因素是公交的方便性。国内有研究指出:随着出行时间的减少,公交出行比例将大幅度增加,公交出行时间减少26.5%,公交出行比例可从20%提高到50%。因此,要进一步对公交线网进行合理规划,减少居民步行到公交站点的时间、候车时间、换乘时间等无效时间。要梳理中心城干线、支线公交线网,加强对拥堵区域途经线路的调研分析,合并、削减重复线路,同时还要开辟更多的社区微型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的通勤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