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担心自主品牌或将面临更大压力 随着“
召回条例”的落实,外资车企国内、国外差别待遇的做法将不得不做出改变,而对于自主品牌,有业内人士认为或将面临比外资品牌更大的压力。
汽车召回制度在我国已经推行了8年之久,但是目前自主品牌企业一直保持着很少的
召回记录。据中国
汽车召回网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
召回案例为95起,而自主品牌乘用车企的案例仅为2起,分别是
东南汽车召回部分
菱悦,以及
奇瑞汽车召回部分
瑞麒X1。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
召回案例为71起,而来自主品牌乘用车企的案例同样仅为2起,分别是上海
汽车召回部分
MG,以及
长城汽车召回部分
炫丽、
腾翼C30轿车。而今年则依然如此,从今年1月1日至10月16日,全国共计发生了58起
汽车召回,而作为自主品牌乘用车企的还是2起,分别是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召回部分
哈弗H6汽车,和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召回部分金刚、
金鹰轿车。
如此少的
召回记录,并非说明自主品牌
汽车质量过硬,而是企业对
召回缺乏深刻认识。
长城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商玉贵表示,自主品牌车企能不
召回就不
召回,其实是意识和观念的问题,厂家最主要担心的就是怕影响品牌形象。实际上,
召回成为常态才正常。
而
召回成本较高也是不少自主车企担心的问题,一旦实施
召回,企业通常要自行承担所有零部件和工人工时成本,这对利润并不高的自主车企来说,无疑又增大了成本。此外,短期内或将面临销售量的下降。
此次“
召回条例”的落实,使自主车企不能再逃避。对此,
长城汽车副总裁朱华荣表示,从短期来看,随着自主车企预计
召回次数的增多,这将会增大企业的成本,没有规模和技术实力的小企业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自主品牌过去低成本低售价模式也将会被颠覆,自主品牌所面临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但长远来看,随着未来“
召回条例”的实施,势必会督促自主品牌在生产产品时更加重视质量,有助于我国汽车工业长远发展。(中新网
汽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