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百年长安,还是少年之汽车”
就长安150周年的历史意义、企业发展何以走到现阶段以及未来的愿景如何达成等诸多问题,长安汽车现任掌门人徐留平对《汽车商业评论》做了精彩回答。
发布会结束后,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突然宣布要为台下的河北经销商开一场战略会议。他的这项决定令现场工作人员措手不及,却让经销商们大感惊喜。
这是2012年10月24日在千年历史古城河北定州新长安之星上市会后的一幕。当天不仅仅是一款新车的发布,也是长安汽车150周年庆典的一个序曲。当天上市会的主题是“荣耀150,新星耀未来”,作为长安汽车的掌门人,徐留平或许觉得有必要对和长安荣辱与共的经销商多说两句。
类似的场景并非第一次发生,徐留平“实干家”的名声绝非浪得。
就在长安汽车高层悉数前往定州前一天的晚上,徐留平还组织长安乘用车中层以上干部开会,提出了很多非常具体的要求。
并非汽车科班出身的徐留平对于汽车的爱好在中国几大汽车集团中应该属于佼佼者。他肯钻研业务,而且很深,这是长安内部人所共知的事实。而他钻研的结果便是带领长安汽车进入国内汽车第一集团,并且将产品、研发、制作,以及品牌引向更高的目标。
在长安诞生150周年之际,2012年10月30日,意气风发的徐留平在北京接受了《汽车商业评论》的独家采访。他道出了长安150周年的历史意义、企业发展现阶段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愿景,以及他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思考。
以下为本刊记者的访谈实录。
《汽车商业评论》:长安的150年历史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意味着什么?对长安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
徐留平:最近我们刚开完战略会,根据当前的形势,我把中国的汽车企业分了类,我觉得就是“三拨理论”。什么叫三拨呢?
第一拨是那些五、六十年代依靠国家产业政策立项进入汽车领域的,包括一汽、二汽,以及北汽、南汽,属于进入比较早的第一拨;第二拨是在八十年代,主要集中在八十年代中期。这一拨是半途杀出来的,像长安、哈飞、昌河、江淮,其实包括长城都是在那个时候开始造汽车的;第三拨是九十年代末期的,吉利、奇瑞,还有稍微晚两、三年的比亚迪。
第一拨是按纯国家意志布局的,也包括一些现在归属是地方的,像北汽、广汽、天汽等,他们总体上来说得到国家的支持相对比较多。
第二拨中很多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前已经干了不少年,无论原来干农机的,干拖拉机的,还是干国防的,都转到汽车上来。这拨还包括柳微、江淮。
在长安内部,我就讲过,干汽车一般面临几个选择:一个是要树立一面旗子,要当大哥,雄踞业界;另外一个就是深耕一个地方,做精某一类产品,比如做点客车,这也挺好过;还有一个就是必须做强做大,做到大集团。整体看来,在中国做汽车大体就是这三条出路。
第一拨中的天汽、南汽等都先后被整合了;第二拨中里硕果仅存的也就是长安和江淮了,哈飞、云雀,包括柳微等基本都消失了,或者被整合到其它集团里面去了。当然还有一些更早的现在都已经没有了。
尽管中国汽车业也就六、七十年的历史,但还是可以看出它的轨迹。这也印证了汽车业发展的一个规律,你必须要有能够在大领域立足的实力,否则要不就慢慢消亡,要不就被整合到某个大集团旗下,当个小弟。
长安15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62年到解放前,历经满清和民国两个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建国以后到八十年代,以军品为主;从80年代初期军转民,进入汽车领域,到2009年又算一个阶段,这一时期长安总体来看还不是太入流,还是被戏称为“野狗”阶段;2009年国家把长安划到第一阵营里面去了,算是对我们的发展的认可,开玩笑说是这么多年狂吠,终于发展起来了。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