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无法为你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我所记录的,或者说我尽可能深入了解到的,是综合了两次长达5小时的访谈,一段跨越83年人生的片断回忆。
王振,1927年5月出生在辽宁省铁岭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有5个哥哥,3个姐姐。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考上伪满国民高等学校,后不得不勤工俭学。对他而言,如此出身,如此年龄,如此学历,在未来的生活中如此坚持,实属不易。
他这一生,依其经历可细分为三部分:参加革命打土匪;抗美援朝上战场;加入一汽造轿车。他性格刚强,文武兼备。他的故事跌宕起伏,早年意气风发,晚年波澜不惊,听来令人百味杂陈。
他是这样一个矛盾体:做红旗轿车的17年历程里,他以坦荡磊落赢得了工人们的爱戴,却也因性格外露未讨领导欢心;他经历了人生的高潮,然后又在高潮后体味着世态的炎凉和繁杂。
大约5年前,他做了直肠癌手术,此后一直在家休养。当年春节,楼上小孩到屋外放鞭炮,他出去看热闹,因躲避不及,被鞭炮震聋了耳朵。祸不单行,2009年的夏天,他家小女儿又因病离世,给了两位白发人致命一击。
在许多沉默的日子里,他坐在电脑前,敲打着毫无生机的键盘,敲打着自己的革命人生。不觉中,案头前11万字的初稿已有一尺厚。
红旗设计师贾延良这样评价他:"没有王(振)厂长,就没有(CA)770"。他却一笑置之。经过大起大落,大是大非,对他而言,功名利禄、生死荣辱都不算什么。这一点,看看他为一汽史志编纂室写的红旗回忆文章就能明了——文中,他提到了62个人的名字,在他笔下,功劳都是别人的。
今年95岁的一汽老设计师史汝楫接受口述历史时告诉我们,他在20多年前申请加入共产党时讲过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不是王振同志介绍(入党),我不入";第二句是,我们知识分子跟着他(王振)最放心,他从来不整人。"
他的生活一如从前,简单而执着。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