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到者没有失败的机会
和国内其他几大汽车集团相比,北汽进入自主乘用车市场的时间实在有些“晚”。这对于北汽股份首任总裁韩永贵来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条件。
2006年10月从徐和谊担任北汽控股董事长后,打造北汽自主品牌轿车的想法便浮出水面。在“高举高打”战略下,北汽希望找到合适的优质资源,其间,瑞典萨博汽车的经营危机让北汽看到收购萨博平台,获得成熟制造体系的机会。而在历经众所周知的一波三折后,北汽最终于2009年年底完成对萨博相关技术和平台的收购,这次收购成为中国企业业内经典案例.时间恰逢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双突破1300万辆,首次位居世界第一的“黄金时代”。
2010年9月28日,北汽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韩永贵出任公司总裁,他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推出产品,更肩负着北汽集团旗下主要优质乘用车资产的整合重任,这包括大家已知的北京现代中方股权资产、北汽有限公司、北汽乘用车事业部、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北汽新能源事业部和北汽动力总成事业部等等。这是一次让业内惊叹的大手笔.
按照官方说法,北汽股份的成立,标志着北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进入全面提速阶段。但北汽股份自主品牌获得轿车生产资质,其产品能上市销售,却还要等到15个月后的2012年1月12日——让人很难想像的是,新中国第一辆轿车“井冈山”从北汽前身“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里驶出来后,北汽再圆自主轿车梦,却如此大费周折。
好日子来了吗?本以为获得政策首肯,就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但在列强环伺和“微增长”的现实大环境下,市场还留给“晚到者”北汽多少机会?
对此,北汽集团在2012年上半年经营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北汽股份硬性要求是八个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你可以不马上成功,但你没有失败的资本”——这是韩永贵口中的一句足够真诚并能打动人的话。在韩永贵看来,北汽股份上万名员工对此有着高度默契的认识。无论是整车制造还是研发乃至发动机等等核心业务,市场不会给北京汽车留出失败的机会,只能成功,这是北汽股份的压力,也是深藏在韩永贵心里的动力。韩永贵说:“以产品上市为例,目前有很多车企投入很多车型,当一款产品滞销后就停掉,而北汽不可以,北汽自身的发展和今后的市场环境都不允许在产品上有些许的随意。一款产品,品质必须过硬,上市只能成功”。
在回忆起中国汽车市场井喷式发展的时代时,不少自主车企高管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神往的表情,“一个轱辘加四个轮子,就能把它卖出去”。但所谓“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正是这样的粗放式发展,使得在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趋缓后,不少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急剧缩水,而反观合资企业则大步向前。
韩永贵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北汽不能再走大部分自主企业的老路,而是在产品切入市场的初期,就能因其产品品质而获得市场的肯定。高品质与高品牌,这是对北汽自主品牌高举高打策略的一种诠释。
因此,在最新的C70正式上市前,韩永贵需要知道最后的这几个月里产品不断验证的结果,并及时作出调整与改进。为了能及时发现不足,北汽集团徐和谊董事长带头,北汽集团和北汽股份的上下领导将在这几个月内陆续换开C70,充当“市场试车员”的角色。“绝不把有遗憾的产品推向市场”,韩永贵这样表示。
同理,此前的“E系列”在上市准备期内,也先在集团里内销并收集反馈信息,并因整改而推迟上市时间。在“E系列”上市当天,为了对外树立起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并在营销上以先制胜,北汽股份宣布于政策强制要求前率先实现汽车“三包”。
“一来,是向外界展示我们做自主品牌的决心;二来,是让集团的上下领导和员工都能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驾乘中发现问题”,韩永贵说。
而在产品的具体导入顺序上,先以何种产品切入市场也是需要考究的战略性问题。以打造高端自主品牌为使命的北汽股份,为何却最终先向市场投放了售价仅数万元的微车和A0级小车?
韩永贵解释,因为缺乏做自主乘用车的经验,需要在产品投放的过程中来验证企业的制造、零部件配给、物流和营销体系的能力,并获知市场的反应。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在北汽的几大生产基地建成之后,找到能快速放量的产品、释放工厂的产能,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缓慢的打造品牌过程中,先利用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占据对品牌不敏感的中西部及各二三级市场,对企业的营收情况和成本控制可谓大有裨益。
而据韩永贵透露,最终的销售数据表明,北汽股份先行上市的威旺和E系列这两款车,在市场中有上佳表现,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里名列前茅。“虽然这两款车在市场上销售才刚刚几个月,但最起码我们看到了它的趋势,我们有信心投放新的产品”,韩永贵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