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北京、贵阳后广州成为第四个限购城市———
北京实施汽车限购令时,曾有专家预测,再不会有其他城市跟进了。随后,贵阳宣布限购。专家又预测,贵阳之后,再不会有其他城市跟进了。现在,广州限购了。
限购,像一枚巨弹,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降临广州,受伤的却是那些冲进4S店像买菜一样买车的消费者,以及那些没有抢到车正焦急等待限购细则出台的消费者,当然还有整个汽车行业。
上周,本报汽车时代邀请行业专家和汽车企业、经销商对广州限购影响进行了圆桌探讨,与会专家预测,广州一城限购对汽车行业影响大不,但广州绝不会是最后一个限购的城市,如果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纷纷跟进的话,汽车行业的寒冬将正式到来。
限购令出台突然而隐蔽
与北京限购政策出台前的风声满城相比,广州的限购令保密工作做得极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回忆说,6月29日,他正好在广州参加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的理事扩大会,之后还有一个汽车经销商协会。晚上吃饭时,一位老总打电话给朋友,说7月1日要限购了。当时在座的还有一位退休不久的领导,马上打电话给相关部门的熟人询问此事,但接电话的领导说“这是没有的事。”
7月1日,罗磊回到北京后就听说限购原来是真的,只是可能吸取了其他限购城市的经验,出台过程非常隐蔽。6月30日下午4点,传达到广州市局级正级以上领导,连副局级领导都不知道,当晚9点,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时,离限购令正式实施只剩3个小时。
广州限购,全国汽车从业人员无一人不关心。在今年汽车市场如此低迷时,南方市场重镇广州的限购无疑是雪上加霜。资深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这是交通与环保压力下的无奈之举。作为一线城市,广州无疑也患上了大城市的通病——拥堵。而环保压力则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其他工作做得再好,环保不达标,一票否决。即使不考虑个人升迁问题,地区发展也不能以环境为代价。而从环保角度来说,提高油品、公交治理、老旧车辆处理,最后的办法就是限制购车。
汽车工业虽说是支柱产业,需要支持,但汽车工业必须要与整个环境和谐发展,社会、交通、环境……各方面和谐发展。北京正在做这件事,比如更换汽油标号,比如200万老旧车,其排放占到了总量的70%,因此,即使有难度,老旧车更新工作也必须要做。其实,每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都对交通与环境有切肤之痛。
一城限购对汽车行业影响不大
虽然广州限购引起了所有汽车人的关注,但很多专家认为这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没有太大影响。罗磊认为,广州限购从总体上来说对全国的车市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广州每年的汽车销量并不高,去年销售了23万辆,现在有了限购,一年销量变成了12万辆。这与全国1800万辆相比,根本没什么影响。但这是指其他城市没有跟进的情况下。
亚市商务部中心部长郭咏也认为,一个城市限购,影响不大。即使是每年销售四五十万辆车的北京,限购也就影响汽车工业增长的两到三个百分点,年销售只有20多万辆的广州,影响也就零点几个百分点。当然,如果限购成了各地政府争相学习的事,那对汽车行业来说,当然就有压力。
最担心其他城市跟进限购
虽然广州一城限购对汽车行业影响不大,但如果其他城市跟进的话,则无疑会打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罗磊认为,广州肯定不是限购的句号,对汽车行业来讲,可怕的也不是广州限购本身,而是它的示范效应。如果其他城市继续限购,不但对消费者造成一定恐慌的心理,同时还可能由于政府的决策,或者政府的政令对市场过度干预,使正常的市场秩序产生变形。比如,每月销售多少辆车本来有市场本身的规律,但限购令一出,4S店为多卖车,通宵达旦营业。消费者为多买到,冲进经销店,店里有如菜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恐慌心理。而且,虽然有北京经验在前,但一个新的限购城市仍要重新摸索一条体系,限购以后,新车怎么买,二手车怎么买。
因为限购的原因是环保和交通压力,那全国多个城市跟进的可能性非常大。贾新光认为,目前考核地级以上城市的环保指标,那这些城市都有可能加入限购行列。限购如果成为一种常态,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巨大。
过渡措施不可能常态化
尽管限购的起因是环保和交通压力,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限购根本不能解决上述问题。罗磊认为,限购只能缓解交通压力,令交通环境不会快速恶化,但无法解决已经存在的拥堵。亚市商务部中心部长郭咏认为,政府出台这种限购政策,首先应对老百姓道歉,因为这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是用这种极端措施弥补先前管理上的失误。因此,这样的政策不可能常态化。
●场外声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
在市场总体低迷的时候,传来广州限购的坏消息,我对此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第一,与中央稳增长、促内需的方针不符;第二,限购不利于节能减排,不利于自主品牌;第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建议把一部分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收的税,改在上牌时收,而且纳入地税范畴。这样既治理了地方政府盲目招商的病,又治了地方政府不重视扩大消费的病。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
广州限购也反映出汽车的发展与能源、环境、交通的矛盾问题。汽车的发展就需要在这种矛盾中达到和谐状态,而要解决这种矛盾则是需要产学研共同来承担的。汽车行业在推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同时,政府也应该在城市规划和公共交通建设上多下工夫,仅仅通过限购手段进行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显然不够合理。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