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搜狐点评

张少华:自主品牌汽车的"危机"或被夸大?

2012年08月31日14:45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搜狐汽车评论员 张少华

  业内人士指出,自主品牌出现转机,我国主要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集团今年7月乘用车销量为27.72万辆,同比增长14.9%,增幅在今年以来首次高于外资8.8%的增幅。尽管从环比市场份额上看,自主品牌有所退步。

  今年1~7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售出356.41万辆,比乘用车市场总体增幅低6.4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为40.8%,但比去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7月份自主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为36.7%,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售出41.16万辆,环比下降17.6%。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下降,也引发了自主品牌将在未来数年"过半消亡"的担忧。

  但从销量的增长幅度上看,自主品牌面临的前途并不是全然暗淡无光。相对于外资品牌汽车8.8%的销量增幅,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9%已是难能可贵。

  自主品牌并不是到了四面楚歌、难以为继的处境。悲观的舆论环境,反而对自主品牌整体发展不利。

  应当看到的事实是,近年来自主品牌的产品品质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自主品牌汽车厂家都有销售的比较好的车型,一些自主品牌车型月销量高达数千、上万,甚至好过一些合资品牌的车型,这表明自主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接下来需要的是,仔细研究市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开发适销对路的重量级车型。

  在出口方面,不少自主品牌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海外市场上斩获颇丰,而且势头看好。"墙内开花墙外香","内销困难外销补"。俄罗斯、南美、非洲等新兴汽车市场,给予了自主品牌以强烈的支撑。今年前7个月,有一家自主品牌的汽车出口量就超越了占其总销量20%的比例。自主品牌车企海外市场销量增长大大快于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消费者还是戴着有色眼镜以以前的老观念在看待自主品牌。

  面对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崛起,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去年抛出的"中国汽车威胁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自主品牌有了今非昔比的巨大进步。他警告西方车企"必须继续努力以确保自身的产业保持竞争优势,因为双方对决的那一天终将不可避免的到来"。

  对自主品牌有利的是,其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正被得到重视。政府对整车合资项目态度的中性转变,多少彰显出这一点。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整车制造从鼓励类中删除,国家对汽车合资政策由鼓励变为中性。

  2012年初,有关部门又出台了利好自主品牌的政府公务用车采购选用车型目录。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产品纷纷入围《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成为这份目录的最大受益者,将有利于自主品牌自身高端化策略的突破。公车采购的改革转向,是使自主品牌获得"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历史机遇。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为3000亿元。据南方网报道,2010年政府采购汽车金额攀升至800亿元,占总采购规模的14%,平均年增速超100亿元。2011年两会一位政协委员援引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表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配车),每年消费支出已达1500亿~2000亿元,每年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20%以上。如果2012年公车采购数量以10%的增速测算,将可以为自主品牌提供近75万辆的销量空间,拉动大约12%的增速。

  在国家有关部门曾经提出"到2015年自主品牌乘用车要占国内乘用车市场50%、自主品牌轿车要占国内轿车市场40%的目标,同时鼓励自主品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要求未来大型骨干汽车企业的海外销量要占其总销量的20%"的要求下,现在各个集团都在研发自主品牌,欲在自主品牌领域必须有所建树,这是前所未有的。

  自主品牌暂时的困境只能说市场经营环境与以前相比,更加严酷了。在车市放缓与产能提升双向挤压之下,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之大前所未有。前7个月自主品牌还是达到了4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只是7月份市场份额环比有所下滑。

  自主品牌仍有继续存续发展的巨大空间。即便车市不再大幅增长,但每年的汽车销量规模依然有望至少维持在2000万辆左右,刚性需求生猛。

  所以说,退一万步说,如果真的出现自主品牌大批倒闭(三五年可能就剩一半),政府势必不会袖手旁观、坐视不顾。俄罗斯、美国、欧洲政府都对陷入困境沼泽的本土企业积极营救。中国为何不可?!

  或许,"自主品牌过半消亡"是广义的概念,而非现在规模较大的主流自主品牌车企。7月24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宣布,对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运输类专用车少于100辆、摩托车少于1000辆)的生产企业,在为期2年的特别公示期满后,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企业,暂停其《公告》且不得办理更名、迁址等基本情况变更手续。

  打铁还须自身硬。自主品牌继续积极进取、不断进步,用品质说话,改变消费者的老观念,就能够更好的生存下来。

  从技术进步、政府支持、海外开拓等方面来讲,自主品牌仍有光明的前途……

  本文独家提供给搜狐汽车,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摘。

(责任编辑:刘岩)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