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东:门槛推动产业发展,政策打击的是低质、低价、低技术含量的车
梁洪:我们刚才听到奇瑞销售副总讲,奇瑞汽车今年北京市场下滑非常大。我们不能利用政策来宠着这些企业。但是这些政策毫无疑问把棍子打在自主企业身上。耀东怎样看待?
张耀东:过去我们一直说通过门槛推动产业的发展,在美国历史上也有,比如针对一些产品质量的某某法案,但都考虑到车企的利益。另一种,如果不提高这个门槛,这个企业就没有向上生长的意愿。现实情况是,因为汽车增长导致的节能和环境问题太严重了。现在这些政策是打击的低质、低价、低技术含量的车,恰恰我们的自主品牌很多车在这个范围内,所以被打击的比较多。自主品牌过去两到三年有一轮机会往上成长,但是都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这是痛苦的阵痛期,这怎么调整,最重要的是车企要自己想问题,怎么提升,不能指望着政策永远等着他。
梁洪:我们也看到第一时间在搜狐微博和坛子里有一些朋友谈到自己的观点。他说,看看国外的政府对自己品牌的支持,我觉得可以有一些借鉴的力度。比如说在韩国,韩国对自己的民族自主品牌特别支持,从民众到政府用车都会选购自己国家生产的汽车,在这方面中国就要差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人自己做的产品不灵。如果你的产品质量能够赢得大家的认可,我相信大家还是愿意选择的。同时,我觉得政府采购用车是不是也可以偏向一下民族自主品牌。徐老师怎么看?
徐向阳:可以和耀东的问题结合起来讲。法规本来是一个双赢的,一方面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是为很多的企业设置了一个高的门槛。作为一个双刃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个刃应该往哪用力更大一些,不一样的。在美国的排放法规,在那个时期美国本身是一个汽车强国、大国。它的作用更大的是用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我们目前民族自主品牌现有的生存环境下。我们法规推出的时候是要适当的考虑,剑刃的另一边不应该是抬高门槛,而是应该在促进技术进步的时候给企业一个发展、储备、提高的机会。企业发展储备,技术提高了以后,产品的品质和产品的性能还会提高上来。品质提高以后,消费者自然而然就会选择你。无论是政府采购也好,还是老百姓在选择你的时候,也会往自主品牌偏向。政府采购已经讨论很多了。但是我们政府采购的政策,无论看政策的标准也好,这个门槛对我们自主品牌还是不利的。而且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可以发现,政府部门的公共用车有多少是自主品牌的。
梁洪:所以我们在和大家一起探讨民族自主品牌发展现状的时候,和大家聊的第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一些相关的政策对民族自主品牌近期一段时间的销量上形成的一个非常大的打压的态势。虽然我们今天看起来好像在现阶段起到了某种抑制作用。但是我们想理解这样的政策叫快马加鞭,希望提高这样一个政策来督促民族自主品牌尽快的完善自己的技术,尽快的提高自己的水准,否则的话,真可能会被挤出自己家门口的市场。对于网友,我们也想和专家、厂家探讨一个问题,请给我一个买民族自主品牌的理由,到底有没有什么理由能够让我们心甘情愿的去选择我们中国自己生产的汽车。我们在准备这期节目之前,也到部分4S店采访了一些消费者。有不少消费者都在排队加价等待买合资品牌的车。他们对于民族自主品牌是怎么样的印象?我们到底有没有一两个理由让大家买民族自主品牌的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