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专题 > 201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 > 2011工程学会年会最新消息 |
主持嘉宾(赵福全):我一直带着一个困惑,市场有什么需求,吉利就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发产品。但大众有南北大众,过程中如何平衡国内合资方的感受。
张绥新:现在我们的两个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已经各自在新能源汽车目录里上了一款车,这两款车基本处于示范阶段,离真正的量产还有一定的距离,对于市场、气候等方面还有待实验。目前我们已经和上汽签署了新能源电动车进行密切合作的协议,电动车方面上汽走的很远,合资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可以把两家的好东西拿来,不想要的东西可以不想。上汽、一汽通过合资企业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未来的前景我们是抱着很大期望的,博采众长。
主持嘉宾(赵福全):新能源过去的几年在中国发展是比较快的,也得到了世界的关注,也得到了认可。前几天德勤做了一个调研报告,中国的消费者对新能源的认可度是最高的,也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国外到底做到了什么程度,我们的新能源到底处在什么状态,需要不停的给自己把脉定位,寻找一个正确的方向。现在的这种冷更多的是一种理智冷静,表明新能源在过去5年,乃至10年,在“十五”开始,“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很多成就,从我个人角度来讲,至少起到了引领行业的重大的作用。请欧阳老师给我们定定位,和国外相比我们有哪些缺点和长处。从国家、产业都应该怎么做,快一点的让我们的技术能够真正落地。
欧阳明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只是谈谈个人感受。我们在制定“十二五”电动汽车科技规划的时候,有一句总结性的话,叫做中国电动汽车起步不晚,发展不慢,但基础补牢,体制不顺,差距仍在,挑战越来越大。2001年做规划,科技部部长大力主张发展电动汽车,起步不晚,发展也是不慢的。从推广的总体情况,客户的认知程度,全社会动员的程度,吸引全球资源的程度来看,我们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电池产业的规模、产能以及产业链在全球也是排在第一梯队的,现在的产能大概在100亿瓦时。也有很多美国公司采购中国的单体电池,不是说我们的电池都好,但单体电池的制造能力以及现在吸引全球电池相关的各种资源到中国来吸金的能力,这是由于中国政府的决心对全球的感召,对外国相关资源起到的非常好的吸引作用。
奇瑞和一汽的老总也说了,我们有很多基本功不过关,研发流程、规范、体系,有竞争力研发能力的企业,我们先天不足。不管发展什么车,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不仅是企业基础,还有学校的基础,与国外相比都有差距。
体制不顺表现在各个利益方之间处于冲突、争吵阶段,因为我们没有走过革命性的大规模的创新的过程,面向市场大众消费品具有国际竞争的领域我们没有,没有找到一种成功的模式,还在摸索。尤其要注意政府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的能力也有一个过程。国家的创新体系还没有理顺,没有找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行业中进行大规模革命性创新的模式。现在国外的汽车企业,因为他们的能力强,所以干事情的速度比我们快,创新的效率比我们高,上来的时候势头有点势不可挡。我们前面集聚的是势能,并没有变成竞争力的动能。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我对当前情况总体的看法,但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大趋势不可阻挡,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无比,吸引力非常大。中国人与国外相比是弱一点,但我们勤奋的程度,一天当他们两天用,没有那么多休假,所以再有5年、10年差不多能赶上了,那时新能源汽车真正的高潮这个节拍我们还能赶上。所以,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