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Martyn Davies,你是怎么看待Paul Ingrassia的观点?
Martyn Davies:第一,我们对细分市场的关注。第二,我想简单谈一下中国的公司怎么样开展全球化的进程。第三,我想谈一谈现代的经验。我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住在韩国。现在也许中国可以从韩国的经验中获取一些经验教训。
在新兴的市场,最近这些数据都让人有点沮丧。今天下午我们也讨论了这个话题。我们对新兴市场经济发展的预测。墨西哥明年是13%。巴西尽管有保护主义,会有9%的增长。土耳其13.5%的增长。印度尼西亚,在今年上半年是30%的增长。俄罗斯在2014年会有32%的增长。印度是9%到11%的增长。非洲大概是10%的增长。尼日利亚15%的增长。
现在我们越来越关注的是新兴市场,和九十年代末的时候相比情况也很不一样。那个时候还有大宇公司,那个时候也有现代公司,他们会把这个车卖到波兰、利比亚。之前他们其实就已经在关注了新兴市场,现在有一些中国的公司,开始了走向全球的进程。我们谈到了他们的战略,尤其是中国公司国际化的问题。现在我们有很多中国的主机厂,包括吉利等等,刚才也谈到了一汽及奇瑞等这些公司的举措。我想有三到四个问题也许我们需要关注。
首先,我们核心的竞争力在于我们的人才。在韩国的经验来说,我们需要时间在一个外国的领土上成功。现在中国的公司在中国干得不错,但是要增强在国外的竞争力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第二,在南非,我们在那个市场是非常不友好的媒体,所谓的会有一种文化的差异,或者是对中国汽车的文化会有一些影响、误解。现在也有一些关于中国以外的汽车零配件的厂商进行整合。
第三,韩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我们当然是从全球的角度来谈。韩国的人口比较少,五六千万人,而中国十三亿人口。中国要跟国际竞争,中国的规模是很大的,会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韩国已经有了对外出口的优势,96年韩国的一些公司,包括三星当时也推出了汽车,因为这个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后来他们觉得这个行业还需要整合,不能有太多的公司进入这个行业。当时行业整合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才能在之后出口方面做的这么好。韩国的经验,它的起点和中国现在的起点还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往前看,我们首先看一下新兴市场,新兴市场有更大的潜力。但是我们同时要想中国的公司如何能够快速学习,不断的累积人才。韩国公司并没有太多的通过兼并国外的公司获得增长。所以中国还是要有计划的培养我们的人才,从而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