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展望全球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十二五”
一、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展望
(赵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
我们现在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接点上,回顾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的发展,成就重大;展望“十二五”的发展,任重道远。笔者在这篇短文中,扼要地对汽车工业“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和“十二五”的主要任务及政策趋向进行分析与论述。
一、“十一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
1、汽车工业产销量均居于世界第一。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日本国内汽车产量为793万辆,而美国为570万辆。中国的汽车产量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的总和。2自2006年以来,由日本汽车工业保持的世界第一的位置,在2009年被中国取代。(见表1)
2010年,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4%和32.37%,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其中:乘用车产销1389.71万辆和1375.78万辆,同比增长33.83%和33.17%;商用车产销436.76万辆和430.41万辆,同比增长28.19%和29.90%。
2、汽车工业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中国汽车工业保持了持续的高度增长,除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速度下降到个位数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总量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2.44%和32.37%。
3、汽车工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世界上增加最快、最广阔的市场需求。2009年随着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经济陷入困境,这些国家的汽车市场也陷入严重不景气状况。主要汽车跨国公司或者求助于政府救援,或者陷入破产重组的境地。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车市的优异表现,部分弥补了全球车市的下跌,为一些陷入困境的跨国汽车公
司提供了发展生机。因此,各大跨国公司纷纷把经营重点放在中国,合资企业的利润成为陷入困境的跨国公司解困的重要资源。通用汽车在华销量为182.6万辆,同比增幅为66.9%。福特汽车公司在华销售44万辆同比增长44%。大众汽车在华销售量为140万辆,同比增长36.7%。丰田汽车在华销售量为70.9万辆,同比增长21%。本田公司在华销售58万辆,同比增长23%。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中的地位空前提高。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二、三线城市已经成为支撑中国汽车需求的主要市场。农村对汽车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收入差距大,东、中、西部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因此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高层次需求与低层次需求同时长期存在。在发达国家属于非主流车型,在中国却有着广阔的市场(例如,微型车)。
4、技术与品牌仍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汽车工业在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已经缩短到5~10年。在商用汽车开发领域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尽管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上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位,但是从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拥有看,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中高档轿车的开发以及汽车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方面。
在轿车领域,国内企业虽已具备了一定的轿车车身开发设计能力,能够在原有平台基础上做局部改进,但轿车底盘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还相对较弱,导致自主开发产品的整体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与国外同类产品仍有较大差距。中高档轿车整体开发能力仍然很弱。
目前国内零部件产业对技术输入有较强依赖性。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尚不具备进行基础研发、同步开发、系统开发和超前开发的能力。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仿制外国产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水平。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10~15年左右的差距。
5、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在传统汽车开发方面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产业化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为: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及电控系统的研制方面与日本等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市场化方面,由于起步晚,存在着十年左右的差距。
6、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长期存在
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长期存在。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分散,整车生产企业之多,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中是很少见的。目前,中国汽车工业中从事整车生产的企业仍然有120多家。汽车工业前10名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一直徘徊在80-87%之间。汽车零部件工业更加分散。
7、全面融入世界汽车产业生产体系,加速走向海外
“十一五”期间,跨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研发、生产、销售、金融服务、咨询各个环节,中国企业也乘金融危机之机,加速进入全球汽车工业产业链条。
中国汽车企业在2009年抓住时机,引进了一大批人材和技术。海外归来的人才,在东风、上汽、奇瑞、长城、北汽等企业的开发部门成为主要负责人,担当起自主开发的使命。
购买技术比较突出的事例是: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2亿美元收购了瑞典萨博公司的产品、开发系列知识产权,包括3个整车平台、3个主力车型、2个发动机系列、主打的4款发动机和2款变速器的知识产权,以及整个相关产品研发体系、生产制造体系、供应商体系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其中包括79项专利。
中国汽车企业在收购汽车零部件企业方面进展很大。其中比较突出的事例是:潍柴动力公司收购法国博杜安公司。博杜安公司注册资本355万欧元,具有百年历史,专业从事发动机及驱动总成的设计、开发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发动机、齿轮箱、传动轴和螺旋桨等。通过收购,潍柴动力公司获得了博杜安的产品、技术和品牌,扩大了公司产品配套范围。吉利汽车公司收购了DSI(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该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汽车自动变速器公司,破产前为福特、克莱斯勒及韩国双龙等大汽车公司配套。北京京西重工公司收购了美国德尔福公司的减振和制动业务。
中国汽车企业在整车企业收购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最突出的事例是:吉利汽车公司完成了对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收购。吉利汽车公司对其进行的收购,震动了世界,通过收购,吉利汽车公司不仅可以获得沃尔沃的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和品牌,侧身高端汽车生产商之列,而且可以获得海外经营、生产运做的基地与市场。如果吉利汽车公司来说,能够成功地消化吸收沃尔沃汽车公司,在成为国际化大汽车公司的道路上就迈出了一大步。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海外设厂的步伐也在加速。上汽与通用合作进入印度汽车市场。中国比亚迪汽车公司与埃及阿迈勒汽车制造厂合作生产的比亚迪轿车已经下线。
8、能源、环境与交通成为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国内新增炼油能力全部被新增汽车吃掉,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0%,进口石油主要用于汽车,汽车用进口原油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
汽车尾气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成为影响中国环境的主要因素,成为政府环保部门重点监测的对象。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减少汽车产品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成为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汽车产销量激增,汽车保有量迅速扩大,虽然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已对国内的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和道路交通造成了巨大压力。全国600多个城市三分之二出现交通拥堵,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已经车多为患,已经推出或正在考虑推出汽车限购政策。
9、主要汽车企业规模扩大
2010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是: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和江淮,分别销售355.84万辆、272.48万辆、255.82万辆、237.88万辆、148.99万辆、72.42万辆、68.21万辆、51.98万辆、50.14万辆和45.85万辆。
2009年,国内汽车集团中只有上汽销量超过200万辆,而2010年四大汽车集团全部超过200万辆。其中上汽销量突破300万辆大关,达到355.84万辆;东风、一汽和长安分别达到272.48万辆、255.82万辆和237.88万辆。四大汽车集团2010年共销售1122.02万辆,占国产汽车销售总量的62.12%。
10、新能源汽车开始起步
在《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推动电动汽车有关政策刺激下,国内主要汽车企业均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开发与产业化的步伐。国内现在有34家企业的91个整车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的生产能力。2010年底,在国家试点城市,投入运行的新能源大客车已经超过6000辆。
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奇瑞、吉利、江淮等企业都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我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开发方面的实力开始引起跨国公司注意。例如,奔驰与比亚迪合作,就是看上了比亚迪在电池方面的研发实力。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国家电网已经开始在27个城市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已经在北京、天津和西安建设电动车充电站试点,并且计划到2010年底在27个城市建设75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和6029和充电桩试点。
二、“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十一五”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完成的规模上做大的历史使命,“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不应当再强调数量、规模,发展质量的提高,发展方式的转型应当是第一位的目标。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与城市交通等方面的约束越来越严峻。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十二五”发展要顺应国家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具体地说,中国汽车工业“十二五”的发展战略重点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放在第一位;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生产方式,提高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发展能力;根据市场状况及我国国情,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通过提高国际竞争力,加速走向世界。
“十二五”期间,汽车工业不再是盲目铺摊子,上生产能力,而是侧重于发展水平、发展质量的提高。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在“十二五”期间,仍然面临着比较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保持比较高的速度,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不应当单纯追求速度。也要看到,在“十二五”末期,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发展速度会相对慢下来,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朝着水平、质量竞争的方向发展。
三、“十二五”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在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实现了产量、销售量世界第一的历史转折之后,中国政府对于汽车工业的关注重点应当转移到促进汽车工业水平的提高上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点要由追求量的发展,转向追求质的提高,注重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要逐步提高整车的技术标准,尤其是排放标准,通过提高技术标准门槛,限制盲目发展。
今后政府政策要转向促进汽车工业结构调整和能力提高。注重防止盲目投资,扩大生产能力,在市场竞争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企业兼并重组。
第二,政府政策应当重点支持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在实现了产量、销售量世界第一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在于加速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形成能够与发达国家汽车公司竞争的技术实力,在产品制造技术、产品设计开发技术等方面实现全面的赶超。因此政府有必要对汽车企业开发新产品、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的政府政策在这方面仍然不够明确、有力,有必要加速这方面具有可操作意义政策的出台。
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零部件工业水平的提高,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汽车整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汽车零部件的水平。遗憾的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开发能力还大大落后于整车企业,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汽车零部件工业应当成为政府制定支持自主开发的政策时,予以关注的重点。
当前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对于这一新情况,有必要经过调查研究,拿出相应政策,规定自主品牌、自主开发的底线。防止以搞自主品牌为名,把老产品拿到中国进行某些国产化改动后,博取政策优惠。
第三,政府要更加关注汽车工业节能减排。中国汽车工业的节能减排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内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国内重大社会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国际关注的重大问题。节能减排的推进,不仅关系到汽车工业在国内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能否大步进入国际市场。
政府应当通过重点支持汽车节能减排技术、节能减排关键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的研究开发,促进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汽车产品结构的改善,水平的提高。
政府要逐步提高整车的技术标准,尤其是排放标准,通过提高技术标准门槛,限制盲目发展。但是,在准备提高技术标准时,要注意与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相适应。在多数汽车企业技术能够达到,财务能够承担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技术标准。
第四,政府要保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加速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给企业以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新能源汽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注重引导企业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投入,政府也要在基础研究、公共技术研究方面给予持续的财政支持。政府要持续支持产学研联盟对关键技术、原材料、零部件进行攻关。
政府要把政策支持集中于关键技术攻关和零部件产品研发,不再一般性地支持生产能力的形成。防止以新能源汽车名义,盲目扩大汽车组装能力。
要强调对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支持,重点支持自主开发的关键技术、产品及零部件,防止出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空心化,让跨国公司再度控制核心技术和产品。
其次,要加速推出有关技术标准,在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时要多听取大企业的意见。
再其次,政府要及时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政策。推动电动车产业化的政策要进一步完善。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有关政策的制定不仅可以从政府提供财政补贴角度考虑,也可以从税收减免角度考虑。政府采购时,也可以考虑采购已经可以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例如混合动力轿车、客车。
再其次,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一场技术革命,有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可能出现在汽车产业之外,掌握在高技术小企业手中,因此政府要引导有关产业基金和风险基金投向这些企业。
再其次,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的市场政策。例如,支持充电汽车以裸车的形态进入市场,同时开展电池租赁。
在其次,对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的锂、稀土等资源进行有效管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登场,稀土、锂等资源的市场和使用规模将迅速扩大,因此在这方面必须预先有所规划。
最后,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要制定统一的标准与规划,适当超前地进行建设。政府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公共基础设施的支持。
由于新能源汽车如何进入市场,实际上存在着许多市场不确定性,例如,新能源汽车中的哪一类车型能够成为最早被消费者接受的车,是轻度混合动力车还是重度混合动力车,还是纯电动车?因此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需要进行短期(1-2年内)的灵活调整。由于大量技术、市场不确定性的存在,政策制定要多听取专家、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要注意政策在研发、产业化、市场化等不同阶段的衔接与配合,注意政策的整体协调。要注意引入风险投资基金等,以化解由于不确定性较大,风险较大,带来的产业发展障碍。在对新能源汽车予以购买财政补贴政策后,要及时跟踪完善有关政策,推出相关的实施细则。
第五,在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政府应当把这方面的政策与防止产能过剩结合起来予以推进,以促进汽车工业稳定增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第六,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汽车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出口出现恢复性增长。鉴于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包括汽车出口、在外国建厂及兼并企业)已成为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问题;鉴于2010年国际汽车市场对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显现了机遇;鉴于汽车出口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建议“十二五”政府对汽车出口予以关注,制定支持汽车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对汽车产品出口予以支持。
由于汽车产品出口中,国产品牌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扶植汽车产品出口与扶植国产品牌有密切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制定汽车出口的政策某种意义上也是扶植国产品牌发展的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把汽车出口作为汽车工业发展重大战略问题予以重视。政府对企业从海外引进人才,购买技术以及购买企业也仍然要给予支持和引导。
第七,落实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有关政策。政府已经制定了在政府公务用车采购中,国产品牌轿车必须占50%的规定。但是,目前这一规定实际落实很不理想。《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中,38家进入采购名单的汽车厂家里有自主品牌车企21家,车型达到60多款。然而现实中,但实际订单并未随之增长。2009年奇瑞汽车在政府采购市场销售3400余辆,仅占2009年政府采购总量的2.3%左右。又如,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宁夏财政厅斥资近900万元一次性采购公务用车中标公告中显示:包括25辆豪华奥迪A6在内的最终中标的71辆公务用车中,仅有1辆为自主品牌轿车。由此可见相关规定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落实。由于我国本土企业的轿车自主开发正在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落实这一政策就更加重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速出台有关规定的执行细则,同时加强对规定执行的监督检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