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退出最终是市场问题,兼并重组不能寄望于此
赵英:退出机制说来话长,中国为什么有准入,当时主要是计划经济的问题,那时候国有和国营需要立项,要所谓的规划,当然还有一个汽车本身的技术特点,有安全问题。如果不对生产厂家的资质进行认定的话,随便生产出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产品,这里有一个安全问题,要有生产一致性。我也赞成小广说的,如果退出机制以后,还是发改委批项目,这个东西没有什么用。
为什么现在这些“壳”还管用?就是因为你进入的话,很多东西要批准很难,不得已去兼并一个,反过来这些企业之所以一直生存到现在,并不是因为它有竞争力,而是因为各地地方政府都认为汽车工业是有大利的,是当地可以解决就业、解决产值、解决税收的,所以地方政府在维持这个壳,等待其他人来买这个壳。为什么有人买这个壳?因为那时候的发改委是管制的,如果新车立厂不需要批准,这个壳就不值钱了。
另外,有了这个机制当然很好,但是也不过促使地方政府更加拿着这个壳去找点小出路。我反复说汽车工业的兼并重组是市场问题不是政府问题,为什么汽车去年微增长了,合资企业、本土企业都在大量扩张能力,甚至上新的项目,有的外资企业哭着喊着还想进来?中国的汽车市场太大了,增长速度太快,哪怕每年5%还会有空间。只要有生存空间,哪怕把壳取消了,照样有人想干这个。并且,只要你有空间,这个壳就有人想买,再加上还有管制制度。有了这个很好,终于可以从行政上进行撤销。
我认为经过这几年,我们市场态势保持10%的增长率,至少还有五到六年。但是一百多家整车厂目前实际上按照资本的控制来说也没有那么多,也就是五六十家,当然,五六十家在全球来说也还是最多的。但是这些进一步兼并重组到什么时候?到中国真正汽车市场到了像日本、美国1%、2%的增长,百万辆的规模都得被兼并的时候。我们有这一方面固然很好,另一方面不能给予很大的希望。本质上这是一个市场机制问题。
以前发改委备案批准,备案实际还得是需要他表态。在需要发改委表态的这种情况下,进入有一个门槛,逼着有些人进入正门口而走不了买壳资源。这个出来之后只会加剧地方政府卖壳资源。中国汽车工业兼并重组寄希望在这上面是没有戏的。工信部曾表示,兼并重组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现在看汽车工业,政府的兼并重组没有成功,都是市场在起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