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FACE TIME:成为第一阵营的重要角色
搜狐汽车:自2010年10月加盟沃尔沃中国以来,您认为这两年来沃尔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沈晖:其实2009年10月我就加盟吉利集团,当时准备跟福特谈判(沃尔沃项目),迄今差不多3年。这是很有挑战的工作。并购两年来沃尔沃取得巨大进步,当然有些变化外人看不到。我们接手时,沃尔沃只是一个简单的销售公司,严格讲连销售公司都不是。跟其他进口品牌一样,它更像大经销商集团:引进车型,分销给代理商,代理商再卖给消费者。
并购完成前,我们就已经制定了很多中国战略。沃尔沃中国最独特之处,我们是一个全价值链公司:从设计到研发,到采购、制造、销售,以及人事、财务、法务、市场、公关、投资者关系、售后服务和产品规划等,一应俱全。
我们团队也从原100人左右扩大到近1200人,关键就是把中国作为主场来经营。
搜狐汽车:这跟其他进口品牌完全不同。
沈晖:所谓主场,有几个关键因素。
技术方面,我们不是简单卖产品,而是把技术拿来扎根。技术分很多种,跨国企业都有技术中心,但背后逻辑却不同,比如我们把国家最鼓励,技术含量最高的电动车和新能源技术移植到中国。
在上海嘉定,我们的研发团队正对电动车进行数据研究和试运行工作,并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行下一代电动车研发。虽然其他跨国公司也在进行这方面研发,但他们只是输出产品,不会带来核心技术。而沃尔沃却是将电动车技术转移到中国,同时培养自己的供应商和工程师。
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沃尔沃强调研发主导,欧洲团队和中国团队合作,根据产品进行主角和配角定位。在中国投产,中国是主场,由中国团队主导。
包括制造基地,老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规划两家?因为从长远考虑。很多人讲产能过剩,这种说法不全对,因为豪华车制造产能中国并不过剩。豪华车占中国汽车市场总量比例不到10%,而德国、美国、日本在该国的比例基本在20%~25%之间。因此,中国是落后的低质量汽车产能过剩。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只看眼前,要看50年,甚至100年。所有跨国公司都在说中国是重要市场,这一点毫无疑问,因为利润最高,他卖产品就行,不用带技术。哪天中国市场形势不好,他们可能就迅速撤退,而我们要考虑长远。
搜狐汽车:我们看到沃尔沃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认为这两年来比较难推进的的事情是什么?
沈晖:从吉利决定并购沃尔沃起,我们就面临各种挑战。国内外都有人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他们担心并购后沃尔沃质量能否达到欧洲标准,沃尔沃发展是否会受到局限。事实证明很成功。我们按时间节点,按国际惯例一步步推进,从并购后100天到两周年,过渡很顺利。
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到沃尔沃,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即便是在经济环境恶劣的当下,我们也收到很多经销商的加盟申请。同时,供应商也看好我们。大家主要看将来。
客观讲,跟竞争对手比,我们有差距。全球豪华汽车第一阵营是三个德国品牌,沃尔沃是第二阵营的领头羊。我们希望成为第一阵营的重要角色,但前提是练好内功。我们在中国主场产能为零,我们的工厂和研发中心还没建好,我们正在培养经销商和供应商。
这波经济危机对我们肯定有影响,但我们有信心。毕竟经济有周期性,中国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好事,否则如果市场大好,我们也做不出来。利用这段时间练好内功,正好赶上新一波产能增长。
搜狐汽车:最开始那段日子比较艰难,您当时是什么心情?
沈晖:当初加入菲亚特时,情形也不容乐观。但那段经历让我知道,企业艰难起步时哪些重要;哪些可以缓缓;以及如何激励团队等,然后制订详细战略计划。
我们需要一批具有跨国企业经验,同时又有创业心态的人。这样才能把一个在中国起步较晚的国际品牌做大,追赶竞争对手。另一方面,通过中国主场带动全球发展。
搜狐汽车:但该来的都来了,基本上所有跨国车企都已在中国布局。您认为中国市场还有比较激动人心的时候吗?
沈晖: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升级,他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质量、豪华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动辄10%~20%的高速增长不复存在,但沃尔沃细分市场仍有较大增长,因为我们的比例还相对较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