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实现模块化的共享,就能够减少研发时间和研发资源的耗费,比如说这样的好处非常显而易见,如果能比较一下西方和中国的研发方式不同,西方的国家,我们西方的研发机构有很多不同的功能,有同样的平台能开发各种不同性能的汽车。比如说不同的部件,但是我想要覆盖很多不同的客户群,通过同样的生产线来满足不同的客户群。面临最主要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在其他国家也是,我这些研发资源在什么地方,因为我们需要这些研发资源,我自己提供不了,我需要各个不同渠道的研发资源来满足各种不同的客户的需求。供暖系统就是这样的例子,我们做了一个估计,我们通过这种模块共享,能够有多少资源的节省,开始有一个模块,最终有三个模块,有11个可性的模块,研发的资源应该可以使用,而且不用我们这种方法论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我们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模块共享能够整合研发资源。所以说我们在这个方面也发现了,当然在成本节省方面、在产品质量方面有很大得体生,比如说通过标准化的产品,能够减少失败率,主要是讲开发的成本,尤其对于OEM非常有效的。对于开发成本,比如OEM的开发成本,已经减少了8%,通过我们这种方法论,如果大部分的OEM,比如说开发一种成本能够到700万左右,现在能够有大量的成本减少,所有这些在中国尤其效果会更好。比如供暖系统,中国非常大,各个地区的供暖系统要求有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国际的这些公司来获取外部的研发资源。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产品开发的成本和产品的质量,从我的角度来说,通过我们的模块建设能够对销售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客户现在能够通过我们这种方法论获得更多的他们可以个性化定制的产品,而且我也能够同时在同一个生产线同样一个生命周期提供更多的多样性和可变性,而且我也能增加我的产品质量,因为我能够在减少成本、提供重要性的时候同样能够保证部件的标准化,这是我们方法论非常大的优点。特别是在中国,而且能够帮助中国汽车产业有很大的竞争力。
很多人说,托马斯,你们是国际的咨询公司,你知道欧洲一些厂商在做你们这种标准化,能跟我们讲,如果我们想使用怎么做,你给我们讲一下。我会跟他们说,我不会完全模仿,因为第一,模仿非常困难,第二,他们很多人是从技术角度来进行研发,不是从客户角度来研发的。为什么你的出发点不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呢?如果你从客户的角度来研发。第二,如果我们从客户角度进行这些产品部件的标准化是不是更好呢?这些技术的复杂性把它转化成一个从客户需求角度反过来考虑复杂性是不是更好呢,这样让我们能够比其他的厂商提供更快的上市时间。什么意思?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说,在中国的汽车市场最大的挑战,肯定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通过较低成本的方法进行模块化,而且模块化是我们应该所采用的必经之路。非常感谢大家!
主持人王务林:非常感谢托马斯·席勒的报告!创新这个工具、手段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我感觉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创新品牌,来提高这种研发效率是非常值得我们本土企业来学习的。现在来看,本土创新工具由国外来,我想有朝一日中国肯定有自己的创新工具或者创新品牌,若干年之后或者近期创新手段会在国际上得到认可,我想以后这方面我们也会做开放的努力。非常感谢托马斯先生!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