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潮:自主品牌应集中力量干大事
CCTV2车风尚节目制片人 李潮 |
李潮:我简单说一下,搞自主品牌要有一个特别明晰的,或者是有可操作性的目标,甚至于比较量化和具体的目标。如果对于自主品牌现在的国家或者发改委的趋向是定义一群品牌,要达到一个两百万,或者一个怎么比例的,我们国家工程部应该要探讨出一到两个真正总量达到一百万辆的自主品牌,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才有希望。发改委他们很纠结,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自主品牌两个方面,一个是民营自主品牌,这个在民营方面得到同情分特别多,包括吴老师写吉利,同情分很多,但是政策走向上并没有取得最终的支持,包括我们讲同情也是这样一些声音并没有得到政策方面呼应。所有这些不被同情的,或者大家同情度不够的一汽、上汽,或者广汽这些国有集团。自主品牌民营企业可能有折腾,但是它折腾的是自己的钱。吉利上上下下李书福我自己干,我自己不干,我折腾的是自己的钱;但是如果你是哪一个大集团公司这样去做,你折腾的是国家的钱。所以大家不同情他,对他们责难也比较多。对于发改委,对于政策制定相关部门,他们这是国家的投资,国家的股权,才是他们决定这个政策的。在汽车投资上,我觉得是有它的投资逻辑或者是商业逻辑在的。
如果不进行细化和量化,这会成为一个很可笑的框架。当然他这样做了以后, 2015年以前合资品牌合资比率轻易达到。但是这个东西特别虚弱的,因为我们搞汽车都知道,首先它的底盘比如说启辰来自于日产的底盘,然后理念来自于本田的底盘,根本拼不到一起来。如果今后发改委这个政策框定了一个合资大的板块,我认为必然是非常松散的船,铁丝一锈马上变成几块板。如果不能调集一个凝聚资本的力量,或者国家的意志,不能推出一到两个总产量在一百万辆的强势自主品牌,中国的自主品牌是没有希望的。
在这一点上日本的丰田、本田通常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全球汽车发展规模这么大,现在没有五百万怎么玩得下去?没有三四百万,根本玩不下去,根本不能在全球汽车业几大领域存活下来。中国一百万自主品牌如果分成三个层面,十个企业,二十几个厂商,过了这个政策风一吹就散。此前国家曾经有一个尝试,当时牵头各个大集团入股做自动变速箱,就是双离合变速箱,但是现在不见下文了。如果不能用这种方式调动资本力量和国家资本做这个东西,还不如就像朱镕基聚集桑塔纳发展基金一样,举国家之力搞一个品牌,然后对外搞一个大的销售公司。虽然这个讲起来可能很难实施,我讲这个道理坚信是对的。如果没有一两个强势品牌,我们自主品牌过两年就没戏了,各个企业也没戏,最多是一串统计数据,认为启辰二十万辆自主品牌,思迪20万辆自主品牌,同时还只有50%股权。
徐峰:刚才说成立几个集团出资搞变速箱,对政府来说这些东西可操作性是存在疑虑的。搞逆向开发是中国人自己这一方面的,能不能真正的做起来,其实跟政策有很大关系。现在不要过多干预这个事情。现在汽车企业发展那么长时间,没有付出过任何代价,家电最起码人家也经历过残酷的市场竞争,那么多企业退出,中国汽车行业有多少家退出?力帆这样的企业还存在情况下,推出一系列政策还不太现实。市场环境该退出的退出,有实力退出以后,这个市场本身泡沫挤掉以后,这个市场还有空间,还有商机的话,让更有实力的人进来,这样成为一种常态的话,汽车市场不用着急。汽车市场发展一百多年,进进出出的人多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