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惑,有悲喜,但没有退路。北汽股份就这样一步步长大。
董很快发现原来在合资企业时的那套管理方式不灵了。"如果你的思维还停留在合资企业干过,并且干得还不错,到自主后就可以把以前的模式照搬过来,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得出的结论是:"到自主是重新学习,重新挑战,重新面对的过程。"
以新产品为例,合资公司导入的产品,往往是经本国市场或其他市场检验后的成熟产品,拿到中国投放,只需按照车型所需工艺就能生产。但自主品牌却与之有天壤之别。
董为此打了个比喻。"就像一个小孩,别人的孩子长到五六岁,你抱过来养。别人之前经历过的:什么时候要孩子;十月怀胎;分娩之苦;孩子养育过程等,你都不知道。干自主后,这些流程和体系能力需要慢慢培养。"
但这并不妨碍见证"自己的孩子"成长而滋生的成就感。董海洋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他在一汽丰田工作时,听说丰田的员工有次下班,看到了路边的停发丰田车雨刮器很脏,于是掏出手纸,把雨刮器擦拭干净。"这种动作很正常,如果小E停在那里,我也会去擦。"他说,"每当看到自己的车在市场上跑,成就感就出来了……这种成就感包含一种幸福。"
搜狐汽车认为,正是这种在合资企业体味不到的幸福,正是这种无法遏制的自主梦想精神,促使董海洋重新出发。而他这两年来在北汽股份做出的种种努力,就是希望为北汽自主,再扩大一点,是为中国自主品牌赢得一个新起点——在他对自主品牌的执着中,我们还可以读到的信息是,他已为此做好准备。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董海洋向搜狐汽车回忆,在今年为数不多的几次访谈中,"但凡跟我相对熟悉的,每次见面,我总能从他们眼里看到某种矛盾的表情"。其中传递的信息却不言而喻:自主品牌这么难,你会不会在这里摔跤?
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采访发生在今年早些时候。访谈期间,对方拚命追问:董总,你要是在这里干不成的话,您想怎么走?
真没想过。董实事求是作答。
然后,他说出了下面这段引人沉思的话。"我们迟早得从原点出发补课。干汽车,有时就需要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你深吸一口气,咬紧牙关,继续向前走……"顿了顿,他接着说,"这可能是自主最艰难的三五年。我们费了很大力气,却并没有让人一夜之间看到或者眼前一亮,或者里程碑似的功绩。但总得需要一些人来当铺路石。"
也有人说,董海洋身上有种理想主义情结。董对此的反应是,"这大概跟我出生年代有关。1960年代的人都是理想主义者。"
涉猎广泛的董海洋仍然喜欢博览群书,大部分与企业管理有关,部分关于哲学和历史。采访最后,他告诉搜狐汽车,做自主品牌以来,他已没有太多时间打高尔夫,"今年不超过四次,最近两年月没摸过杆",但每天都坚持跑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