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今年3月在搜狐汽车主办的中国汽车50人论坛上,徐和谊董事长在谈到国企管理时表示要向合资企业致敬,具体到北汽这块,要向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学习,就是向您们的合作伙伴学习。您认为自主品牌怎么向合资企业学习?
董海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向合资企业学习什么,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自主品牌到底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或者到现在为止,中国自主企业为何还没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标杆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搜狐汽车:一家也没有?
董海洋:一切还尚早。我们刚结束高增长时代,进入微增长时代。如果一个企业只走顺风路,没经历过逆风,就很难下定论。只有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是其一。
其二,中国自主企业到底该走什么道路?学习肯定是第一位,(徐和谊)董事长说得一点没错,要学习合资企业。但到底学什么,这就很有意思。学习它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学习它强大的体系能力。也就是我们如何从基础做起,一点一滴做好,采购系统和营销系统如何像大公司那样完整而坚实,包括从制度到流程,从组织到人员,非常夯实的一套流程。这很重要。
搜狐汽车:自主品牌差距还是很大?
董海洋:(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一个30年的企业和50年的企业肯定不一样。自主品牌才10多年,怎能跟五六十年或者过百年的企业比?双方在企业管理、文化沉淀积累方面都不同。
搜狐汽车:我记得2006年您曾撰文提出要走"另一条自主道路",就是"在合资品牌土壤上结出自主品牌的果实"。我印象很深刻,当时您对自主品牌就有很多系统思考。现在来看,您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董海洋:当时我在合资企业工作,我忽略了品牌的力量。回头来看,品牌如此强大地控制合资企业,这很出乎我的意料。比如合资企业产品如何命名,既不能以父亲为主,也不能以母亲为主,应该双方共同勾画一个名字,对吧?如果资本决定双方地位的话,双方应平等。
但现在有第三者的力量——品牌的力量。就好比两人组建一个家庭,其中一人带了个孩子,家庭内部关系由此发生微妙变化,导致不平衡。因此维系品牌的纽带,以广告为例,你打谁的广告?合资品牌的。如果不合资,全由外方负担。合资后则双方出钱,但卖的所有产品都是他的品牌。从企业构造原理讲,这是不平等的设计。这样,无形中对方在企业分配制度上收获更多。
再比如,大众在中国的两个合资企业,国内消费者根深蒂固的是大众产品,而一汽和上汽在推自主品牌时,要重新走创新路子。当然合资企业有很多溢出,体现在管理、财务、利润等方面。但这种溢出与创造的价值比微不足道。
合资建厂后怎么体现你的品牌?就像轨道一样,既可以跑这个车,也可以跑那个车。我参观过大众和福特1995年在葡萄牙里斯本建的合资厂,股比50对50,生产T4面包车。车出来后,通过大众渠道售卖叫T4;通过福特渠道售卖是Europecar。还有丰田和通用在美国的第一个合资工厂NUMMI,生产通用产品就挂通用LOGO;生产丰田产品就挂丰田LOGO,互不影响。
我当时就想,如果中国的合资企业要真正平等,以一汽丰田为例,既可以生产皇冠车,挂丰田LOGO;也可能生产红旗车,挂一汽LOGO。那为何红旗非要自己搞生产线?当时我们搞红旗,一个平台,连组装线都一样,但却是不同境况。
直到现在,我仍然坚持这种观点:真正意义上的合资公司,双方品牌都对等的话,就应该跟大众和福特的葡萄牙公司,或者丰田和通用的美国NUMMI公司一样。
搜狐汽车:为什么会不对等?因为我们处于弱势。我们没有很好的产品,没有全球性汽车公司。
董海洋:对。实力决定差距。单纯从合资公司和股权意义上讲,应该这么做。但品牌的力量却又对合资公司重新定义,这是我对合资公司的反思或者新看法。
搜狐汽车: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思?
董海洋:做自主品牌这两年,我才知道品牌的力量。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品牌的号召力往往超出我们想像。在信息泛滥的社会,人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商品做深入研究和分析,过于简单化的概念影响了生活。
品牌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尤其对大型复杂商品而言,如你到街头购买小商品,你肯定不相信品牌的力量。但如果换作买空调或者电视,其产品复杂性,技术复杂性超出你范围时,你需要第三方力量来帮你判断,选择A、B,还是C时,品牌非常关键,而不是价格或者服务人员的态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