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人物访谈 > 整车企业老总访谈

探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路径 回归务实

2013年05月16日16:38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作者:黄超等

  付守杰 追赶者的步伐

  2013年,是广汽三菱中期发展目标启动的元年。正如付守杰所言,广汽三菱是后来者,更是“新生代”,“追赶”,将成为广汽三菱当下的主基调。

  来源 《汽车人》杂志记者 陈瑶

  作为中国最年轻合资企业的中方掌门人,广汽三菱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的任何表态,都会让媒体充满期待。一致的关注焦点,是希望看到这个总是被誉为“救火队长”的汽车人,是否能够让一个“重新出发”的中日合资企业,在中日政治纷争的不利背景下,在中国汽车产业微增长时代,实现异军突起?

  广汽三菱成立仅半年,付守杰就交出了半年答卷。

  随着新帕杰罗劲畅在上海车展的亮相,加之此前的帕杰罗与ASX劲炫,广汽三菱产品阵容相对丰富。

  依据“稳健开拓,立体布局”的方针,截至目前已经拥有62家销售服务店,预计今年年底将增加至130余家;关于汽车用品、二手车置换、保险等水平事业项,目也已正式启动,让消费者安心购车,放心用车,舒心养车;面对未来的竞争,已经确立了“以专业、安全、优质的汽车产品,创新汽车生活,守护绿色地球”的企业理念……

  “这半年来,我们一直都是按照既定的计划稳步推进”,付守杰自言对于这半年的表现是满意的,但是,“作为一个新企业,首要任务,我们当然是密集地导入新车型,要在营销上打开局面,扩大份额,提升品牌。”

  他所言的“新车型”,自然都集中在SUV车型。因为广汽三菱,正是专注于“SUV世家”形象的深化。

  中国SUV市场还能再火多少年?“盛极必衰”是一个真理,所以,中国SUV市场的火爆,总是让人担心其生命周期的到来。广汽三菱,是否真的能够在“专业”的道路上实现后发赶超?

  “我们从SUV起步,自然首先用SUV打开市场,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最大限度地提升市场份额,把品牌确立起来,把三菱产品优势的基因发挥出来”,付守杰说,“而做市场,虽然大家都在做,就看你能不能、敢不敢去抓住空白。”

  抓住空白

  在2012年12月16日正式上市后,ASX劲炫在2013一季度收获了6200辆销量成绩。这意味着劲炫主攻紧凑型SUV的细分战略,获得用户的认可。而在增速迅猛的SUV市场,紧凑型SUV本是其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但在其中有空白地带,这就是广汽三菱的发力点。

  随着年轻消费群体购买能力的提高,他们对于车型的选择有了更综合的考量,包括外观、经济性能、油耗,同时又能兼顾城市代步与周末出游。这部分群体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容量,劲炫1.6L排量直入其他合资品牌SUV不涉足的领域,且由三菱在华的发动机公司沈阳航天供应,能够将入门级价格拉低至13.5万元,为很多不需要强大动力的消费者提供节能省油的选择,新增的1.6L发动机,最大亮点在于仅有6.4L/100km的综合油耗。不同于轿车底盘SUV,ASX劲炫完全承袭了三菱专业的越野底盘。

  新帕杰罗劲畅的推出,沿袭了对细分市场空白领域把握的思路。付守杰称其为是“商务越野”。

  看上去,这是两个完全不搭边的词。商务,总感觉沉稳,而越野则是疯狂的感觉。而此前,各大车企在推出商务型SUV的时候,也尽量弱化产品的“越野”感觉。

  但付守杰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混搭,因为汽车生活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汽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出行,满足上下班实用,“消费者更希望汽车能够带来生活上的享受,他们日常商务活动,周末也是需要户外运动,所以劲畅是兼容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产品本身就具备这样的特点,我们不过是如实将其描绘出来。”

  目前,市场上多数SUV车型,要么偏重城市化,要么偏重越野化,将二者合二为一的车型并不多见。从这个意义来讲,劲畅正是属于填补细分市场空白的产品。

  这也是广汽三菱企业理念的体现,希望“以专业创造愉悦”,将三菱越野车底盘的强大优势与中国消费市场的新特征密切结合。从劲炫到劲畅,三菱借助广汽三菱这一载体,开始在中国“接地气”。必须注意,这两款车分别涵盖“80后”用户与“70后”用户,正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付守杰希望广汽三菱的用户集中在“中产阶层”,而中产阶层,又分为更多的层次,“所以,只有了解用户的真正想法,才能知道用户群在不在。”

  从产品导向到市场导向,这是广汽三菱成立以来的最明显特征。

  下一步

  新生企业必然会经历一个成长阶段,加快步伐,成为广汽三菱的首要任务。如今,摆在付守杰面前的最直接挑战,是生产能力的不足。由于广汽三菱建立在对原广汽长丰成熟生产线的升级改造的基础上,现有5万辆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ASX劲炫的生产,已经凸显了产能不足的问题。付守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工厂最大的生产能力是15辆/时,一天8小时工作,也即单班日生产能力最多120辆,按照一个月20个工作日计算,月度生产能力也只维持在2600辆车。“我们在第一季度生产了7000多辆车,已经属于满负荷生产,现在新帕杰罗劲畅又要投入试生产,产能必然要从ASX劲炫处占用一部分,所以,即使双班生产,我们的产能也是不够的。”

  关于扩产计划,付守杰透露,到明年第一季度,广汽三菱将达到13万辆的生产能力,后续导入的产品,都将在这条生产线上实现柔性生产。他也强调,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工作计划需要一步一步地推进。“我们的目标决定了我们的产能。”

  按照广汽三菱的中期计划,3年内在中国销量达到20万辆,成为三菱在全球第一大市场,5年内成为中国SUV市场第一。这也意味着,在13万产能规划之后,还将进一步推进扩产工作。

  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是,广汽三菱的国产化率目标,未来要达到 90%以上,某些部件甚至会达到100%。这也意味着,广汽三菱的发动机基地与供应商链条整合,将纳入进程。

  在付守杰看来,广汽三菱的发展之路是否能够可持续,取决于3个因素——产品、网络、品牌。产品导入计划,前期将处于快节奏、高频率的状态;网络则按照“4S+1S”的模式布局,也即垂直布局,直接由一线城市向下渗透,地方车展与大篷车展示将会为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广汽三菱;至于品牌,则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同时付诸于更多的创新思维。因为三菱品牌在华的形象,有负面包袱的影响。

  “现在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品牌与营销创新。如果大家认知不够,是不会接受我们的产品的。”付守杰如此坦言。

  2013年,是广汽三菱中期发展目标启动的元年。正如付守杰所言,广汽三菱是后来者,更是“新生代”,“追赶”,将成为广汽三菱当下的主基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宋双辉)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