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有德 乐观看未来
虽然在刚刚过去的3个月时间里,中国重卡市场并不好,但是于有德却认为今年中国重卡市场至少会有5%至8%的增长。
来源 《汽车人》杂志记者 李秋
4月20日,上海阴雨不断,湿冷的寒气侵入骨髓,在上海国际车展的室外展馆,商用车企业展台异常冷清。此情此景,映射着当前重卡市场低迷的发展形势。
在行业如此困境下,中国重汽将走向何方?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于有德,用一口憨厚朴实的山东方言,为《汽车人》解答了疑惑。
调整?蝶变
在过去的这两年时间里,中国重汽一直在做的事,就是“调整,调整,再调整”。
2010年,中国重卡市场红极一时,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透过这片繁荣的表象,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看透其“盛极必衰”的未来。
改变从2011年开始。这一年,马纯济提出“二次创业”工程的企业战略决策,从单一的重卡企业转变成全系列发展的商用车集团,多角度,多层次挖掘市场份额,降低风险系数。
依照这个框架,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蔡东对以往的产品和营销体系进行梳理和分品系营销,把卡车产品划分为5个产品平台,并引入新的命名方式:5个卡车平台由7、5、3、2、1这5个数字表示,分别代表重卡、中卡、大轻卡、轻卡和微卡。
新的命名方式显示中国重汽在实施品牌品系化战略上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是实施产品分网销售。2012年12月,中国重汽2013年商务年会上,宣布撤销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的营销职能,同时实施产品的分网销售。
“以前中国重汽是以规模为导向,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重汽将以效益、质量、市场为导向。”于有德向《汽车人》述说中国重汽这两年发生的改变。2012年,中国重汽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大工程,大力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质量水平明显提升,效益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中国重汽稳步推进国内市场开拓,全面实施3年市场区域网络布局的蓝图,进一步优化了营销和服务网络体系,完善了4S店建设和一线通程序,使网络运行更加有效,亲人服务、主动服务将成为中国重汽新的竞争优势。
此外,与曼合作,将中国重汽的产品带入了更深层次的整合,同时也改变了中国重汽的发展导向。双方在“技术提升型”卡车和欧Ⅲ、欧Ⅳ、欧Ⅴ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将中国重汽的此次产品改革推向了高潮。
从2011年艰难转型,到今朝瓜熟蒂落。中国重汽破茧重生。
中国重汽变革的成果,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于有德称:“这次参展的产品阵容是最大的,也是最有底气的。”在中国重汽发布的新闻通稿里,中国重汽将此次参展规模称为“最强阵容”。
据《汽车人》了解,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中国重汽展出了它与曼的合作成果:9款整车和9款零部件产品。其中,整车包括进口替代型重卡SITRAK品牌的C7H、C5H,升级换代型T7H自卸、牵引、搅拌、载货等9款车型。
零部件展出了融合中国重汽与曼双方精湛造车技艺的MC11、MC13大马力发动机、MC07和MC05中重卡柴油发动机和MT07天然气发动机,中国重汽自主研发的WT615、WT12天然气发动机,以及秉承纯正德国品质基因的MCY13(Q)车桥。
未来可期
新产品面世,是不是意味着中国重汽的日子就好过了?对中国重汽调整情况,于有德向《汽车人》做了以下分析:“2012年中国重汽通过对产品结构、品系定位、竞争策略、市场政策的调整,使中国重汽的产品型谱更加完善,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对终端用户的定位也更加明晰。”
可以说,中国重汽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条件。不过,还需要给中国重汽一点时间。
“就拿SITRAK品牌来说,它是中国重汽引进了曼的驾驶室、车架、车桥和发动机,通过‘消化’后得到的几种产品,它们中有些是直接生产的,有些是改进后生产的。曼的东西好不好?用过曼产品的用户相信会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于有德笑着对《汽车人》说道。
中国重汽把SITRAK,定位进口取代性,面向国内外高端用户,它的竞争对手是广汽日野、五十铃等日韩系重卡品牌。在中国重卡市场,欧洲技术占业内主流,与它(广汽日野)博弈,在产品技术方面,中国重汽底气十足。
不过,于有德坦言,在品牌、市场认知度上,中国重汽还需要花费一些精力去开拓。在新产品亮相后,中国重汽还有一段新品牌导入的路程要走。“毕竟广汽日野在中国已经开拓了4年多时间,SITRAK品牌从今年1月份下线,真正上市销售是在今年4月份。”
对于汽车产品,市场导入期也许是痛苦的。不管这个产品在设计的时候是多么严谨,试验阶段如何耗时,在新产品的导入期,其性能都不太可能很稳定,都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改进,才能趋于成熟。根据于有德介绍的情况看,目前,中国重汽导入的新产品,进展顺利。截至目前,T系列产品,已经销售了近200辆。 这个消息让不少重汽人为之振奋。
虽然在刚刚过去的3个月时间里,中国重卡市场并不好,但是于有德却认为今年中国重卡市场至少会有5%至8%的增长。熟知于有德为人的都知道,他看问题历来谨慎,从不轻易妄下论断。
得出以上的观点之前,于有德向《汽车人》详尽地阐述了他的观点:首先,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关注民生、关注宏观经济增长是肯定的,中央提出来的“新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也将为重卡带来正能量。此外,于有德还以独特的视角观测到经济复苏的信号。“一季度,乘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说明中国内部的消费在提高,它的增长同时需要钢材和化工,这对重卡的销量也有促进作用。”
面对即将实施的重型汽车国IV排放法规,中国重汽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在服务网络上,都已经做了充足准备。
2013年,中国重汽是否能取得完胜尚不可知,不过,可以肯定,中国重汽的2013年肯定要好于2012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