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专题 > 《汽车记忆》汇总 > 2012中国老汽车人联谊会

汽车记忆:2012中国老汽车人联谊会之实录

2012年11月29日12:49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葛帮宁

    杨学良 吉利汽车集团公关总监

    八年征战终有时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汽车市场已连续3年达到1800万辆规模,我们是一个汽车大国,但离汽车强国还有一定距离。汽车强国有其衡量标准,我们一定要有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并且具有全球影响力。品牌建设势必要走很长的路,全球营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中国目前有很多汽车品牌,去年汽车出口约80万辆,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前10个月已实现出口8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7%,全年出口有望突破100万辆。这种速度和增速远远高于国内平均速度,中国汽车品牌走向海外市场面临机遇和挑战。

    就机遇方面,中国汽车出口10年已具备一定基础,整体品质提升非常明显。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如海外新兴市场增长。一个月前我去了一趟埃及,当地家庭轿车市场和私人用户市场,基本上跟我们10年、15年前的状况差不多,具有很大的潜力。

    有些国家和地区也非常重视汽车工业发展,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这也是我们走出去的机遇。比如招商引资,我们到一个国家如巴西,当地很多州跟我们接触,提出种种优惠条件。还有些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如果我们到当地建厂,就能以较低的关税卖到相关周边国家去。

     我们一直倡导走出去战略,国家给汽车出口提供退税政策,接下来可能还会有其他政策。除经济上的支持,对当地市场研发、调研、法律法规以及当地市场消费特点的解读等,对中国汽车企业更具有指导意义。如果我们汽车业走到海外,能有更多协调,如市场战略、定价策略、售后服务方面,其效果会更好。

    再细分一下,2011年出口的80万辆中,自主品牌约占5%,其中新兴市场销量只有1%,因此市占有率还很低,另一方面说明市场空间广阔。尽管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品牌进入这些新兴市场的时间更长,已有几十年,其在当地口碑、售后服务体系更健全,但我们去辐射这些市场,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潜力非常大。

    据粗略估计,目前世界汽车市场格局,欧美发达国家,包括日韩约占四分之一多,2000多万辆;中国约2000多万辆,四分之一;其他新兴国家市场约占四分之一,2000多万辆。以80万辆为基数计算,约占3%至4%,很多国家平均市场占有率为2%。

    我们在某些单一市场的占有率较高,如乌克兰市场,吉利汽车品牌约占8%。这是什么概念?只比像福特汽车这样的厂商低一点,基本排到第二或第三名。这是过去七八年努力的结果。

    第二,很多国家和地区为汽车进入当地市场提供支持。如乌拉圭、白俄罗斯、埃塞俄比亚、乌拉克等,外国品牌在当地建厂,能提升当地整车质量水平,促进就业,还可以带来税收,因此大力支持。

    第三世界国家市场还有个特点,很多有一定基础的汽车厂基本属国有,占有国家资源。如果我们跟它合资合作,把技术生产线带过去,他们能提供很大支持。我们可以利用其原有资源:资金、土地、厂房、工人,甚至经销商等开拓市场。

    此外,我们跟第三世界国家友谊较深厚,他们对来自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最起码能从政治制度,从感情上是加分。

     至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如南美南方共同体市场,我们在乌拉圭建厂,可以把吉利汽车卖到智利和阿根廷这样的国家。我们也希望得到国家政府层面支持,中国和重要区域市场签订贸易联盟,从而降低整车出口税率。

    大家都知道汽车退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支持中国汽车出口,但这种实际支持不要局限于低端汽车,要不断升级,真正把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形象支撑起来。

    中国汽车出口也面临挑战。各个国家情况不同,其法律法规,汽车产业政策,当地消费环境,甚至自然环境都有较大区别。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怎样才能真正对这些情况进行解读,并把我们合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出去,并能长期立足于当地市场的发展,这对我们来说是严峻挑战。我们才走出国门,跟在当地已根深蒂固的欧美品牌,甚至日韩品牌相比,仍是后来者。

    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来自强大竞争对手的挑战。中国汽车走出去才10年,在技术储备,在对当地市场了解方面,欧美日韩品牌具有优势,并且一些国家已有所戒备,可能会采取一些抵制性措施,甚至包括降低价格来阻止中国汽车品牌进入。

    比如在南美最大的汽车市场巴西,基本上都是欧美品牌。前几天还有美国汽车制造商宣布在巴西建年产30万辆的工厂。而东南亚市场,如印尼、马来西亚则主要被日系车占领。我们处在相对弱势地位。

    第二,做适应性产品开发,即二次开发。如果一个平台的产品全球销量很大,就可以考虑做二次适应性开发。二次开发需要成本,如果量较小,如同样开发一款车,你要考虑研发投入和产出是否合适?

    我们认为,未来3到5年,海外市场销量可能会占到整体销量40%,比如5年内吉利汽车能卖到100万辆,海外市场就是40万辆。这为产品开发提出需求,你在研发一款车的同时,要考虑到它的性能配置,包括二次开发,而不是它在中国卖五六年后才卖到海外市场去。有些个性化需要一定要考虑到,如中东地区酷热,对空调要求高。其次是发动机密闭性要好,不能让滚热的沙子进到发动机里面。此外,俄罗斯和西伯利亚的严寒,都要有所考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前提下,一个地方感冒了,另一个地方就要打喷嚏,大家感同身受。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汽车出口受到沉重打击,在这之前,吉利汽车每年出口近4万辆;从2008年到2010年下滑至1万多辆;2010年、2011年稳固提升,逐渐恢复到4万辆,现在约10万辆。这种轨迹基本就是中国汽车品牌的轨迹,所有储备都按照计划做,但销售没达到,从而给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还有汇率,人民币汇率非常坚挺,而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这使得中国汽车出口受到较大挑战。大家知道,一辆单车利润来自于汇率波动,而很多国家对人民币汇率一直在贬值,如俄罗斯、乌克兰等。

     很多国家为保护本地民族工业,已开始对中国汽车产品采取一定关税壁垒和保护措施。比如在巴西市场,今年忽然对整车进口提升税费,导致出口成本上升30%至40%,无法再向其整车出口,因为卖一辆亏一辆。以前利润有10%多,税率提高后,就逼着我们去当地建厂,实现本土化生产。

     国际形势一直风云变幻,很多区域发生冲突,如中东地区的橙色革命,南非的动荡局势,这对中国企业去投资建厂,包括中国员工在当地安全构成威胁。今年10月我们到埃及给合资工厂开业时,又赶上当地不同派别到广场抗议,甚或烧汽车、扔石头等。埃及刚发生橙色革命时,国内某汽车制造商的埃及工厂,受影响停工半年,对汽车厂影响非常大。这也给我们去海外投资带来政治和社会动荡方面的风险。

    从出口运营模式角度分析,以前的出口贸易形态是,我找一个经销商,我把车卖给他,就像卖小商品一样。但汽车品牌发展不是这样,你如果想在当地打造一个品牌,想提升品牌附加值,一定是立足当地市场,在当地组装生产,销售服务,并且做品牌建设。

    这对我们对这个市场的中长期承诺提出挑战:我们是否长期立足于此?是否做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和做贸易是两种路径,两种眼光,做贸易就是赚钱,他把我的车卖出去,他赚了钱,我也赚了钱,这就OK。以前考虑的是卖便宜的产品,但给质量带来顾虑,未来要不断卖更好产品,提升质量,让品牌在当地站住脚。

    这种模式——从贸易形象,投资形象,品牌建设的转换需要一定时间。还有人才跟进,我们在当地建厂,派技术监管,派售后服务,派物流管理等,这也是巨大挑战。你这个企业有没有培养出那么多既懂汽车,又懂英语,懂国际贸易,还懂当地市场的人才。

     我再介绍一下吉利汽车海外业务拓展情况。吉利汽车从2004年开始出口,至今已9年多,累计出口汽车30万辆。2012年前10个月出口8.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90%,今年有望达到10万辆。目前产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在海外建有8个KD工厂,分别在乌拉圭、印尼、斯里兰卡、乌克兰、俄罗斯、埃及、埃塞俄比亚和伊拉克。此外,在印尼、乌拉圭和俄罗斯,我们还设立子公司,就像其他跨国公司在中国设计的子公司一样,吉利俄罗斯为投资主体,然后在当地做整体投资发展规划,并招募本地员工等。

     我们都出口到哪些国家?我刚才讲全球汽车产业三分天下,中国独占一支;欧美日韩占一支;发展中国家占一支。我们正进入发展中国家,如中南美、非洲、东欧、中东、海湾地区、东南亚和澳洲。当然有人会问,你要不要去欧美?去日韩?我们认为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入这些市场,不仅要把车卖出去,还要考虑品牌以及后续车型,是否满足当地排放标准,甚或形成保护等。因此三五年内很难把车卖到发达国家。

    出口车型也有很大转变。以前卖的是老三样:优利欧、美日和豪情,后来过渡到金刚、远景,目前占销量很大部分的是像帝豪、熊猫,接下来是GX7。该车品质明显提升,产品附加值也随之提升,深受当地市场欢迎。从过去3个月的销量看,帝豪EC7+EC8约占出口销量三分之一,每月出口1.1万辆;帝豪是四五千辆。埃及KD工厂就是组装帝豪,前期产能1万辆,后来逐渐发展到3万辆水平。

     俄罗斯圣彼得堡火车站前有很多帝豪出租车。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在发展中国家能看到很多中国品牌汽车,不管是乌克兰,还是中东,以及科威特、沙特等国家,帝豪很常见。

     接下来我们会建更多KD工厂,在一些销量较大的国家,我们考虑把四大KD全搬过去。我们希望,5年后,海外销量中的四分之三在当地厂,而不是出口,这样能节省物流成本,贡献更大的利润边际处。同时,如果你扎根当地,让合作伙伴促进当地就业,促进当地零部件商发展,就会得到当地政府和产业的更大支持。我们正考虑在巴西,或者南亚印度这样的国家建KD工厂。

     从出口量来看,吉利汽车2004年是3600辆,然后5400辆、6500辆,2007年上升到2.3万辆,2008年是3.2万辆,本来想突破4万辆,没想到下半年金融危机显现,2009年和2010年又调回来,下降至1.8万辆、2.1万辆。2010年上升。但目前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我们已经从贸易型向当地投资和品牌营销转变。未来这种转变还将持续。

    除销售产品外,我们还把售后服务和当地零配件中心建起来,并加强对海外市场的培训。在后续产品这块,我们会把吉利汽车产品同步推向国际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梁蒙)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