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喆:自主品牌都在踏实做研发,不能否认合资对中国汽车的贡献
陈喆:各位老师讲的非常好,我也在学习,搜狐这个活动非常好,我们作为汽车记者,很少有机会在一线关注我们企业做什么,所以这次九站我去了八站,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中国经济时报汽车周刊主编陈喆 |
第一,这几个企业各自的特点非常鲜明,都在踏踏实实在研发方面做一些事情。我认为这些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汽做的最好,这么多年合资作为中国第一个整车合资企业,也确实学到很多东西,他的自主品牌我认为国内自主品牌最接近合资品牌,不仅从产品、从向消费者传递感受也接近,而且荣威销量反弹,10月份荣威销量同比增长90%这个非常让人震惊。
长安给大家印象很深,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有海外背景的人才在长安,长安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在西部,给技术人员提供政治待遇、经济待遇非常好,所以踏踏实实在长安做科研,自然能打造出很好的产品,甚至可以跟合资公司媲美。
吉利方面,在安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包括跟沃尔沃合资,吉利特点方向很明确、整合能力很强。
北汽虽然收购萨博技术,但是成果没有看到,北汽确实在重视科研,重视对高端人才的引进。
比亚迪更有前瞻性,一直打新能源大旗,包括前瞻性技术比较先进,包括电池技术、新能源的技术,所以技术前瞻性比亚迪走在前边。
长城给我印象集世界资源为我所用,虽然不收购、不合资,但是跟世界最先进的企业合作,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做到冠军,而且自我纠错能力强。
华晨中规中矩,我觉得模仿痕迹很重,有一款车跟宝马X3放在一起,感觉就是哥俩。当然它的亮点也是有的,但是模仿比较重。
广汽投入很大,但是起步比较晚,广汽跟奇瑞战略合作在供应链方面有一些帮助。
众泰也是起步比较晚,是比较小的企业,只有300多个人的团队,新能源还是比较有特色的,市场表现还是有待观察。
第二个感想就是对目前有关自主品牌的几个说法不太同意。
第一,前一段华尔街日报发文称“自主品牌生死存亡”,我觉得自主品牌活的挺好,从入世开始很多人担心一旦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自主品牌一定会死,事实上我们一直很好,产品品质和合资品牌不断接近,包括今年出口不断增加,在海外很多国家都有工厂,这都是自主品牌的进步,市场稍微下滑就说自主品牌活不下去我非常不认同。
第二个说法就是“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在下滑,在世界排名从第三到第五了,实际我们跟世界先进水平在拉大,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跟国外先进技术差距是比较小的。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能源汽车一样,归根到底还是汽车,并不能通过新能源弥补汽车工业上百年的差距,比如大众通用几十年前就开始做新能源汽车,有大量的技术积累,重新起步还是有一定的领先优势,电池技术现在认为没有彻底解决,包括续航能力包括安全。
第三个说法就是“市场换技术的失败”。当时第一批合资企业成立的时候,桑塔纳引进来,大家非常震惊,桑塔纳方向盘有100多个技术标准,我们只能用锤子敲车身,但是桑塔纳进来是整块,给我们带来思想观念的提升。以前我们不知道世界级产品是怎么制造的,但是合资以后我们起码看到了。另外合资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和贡献了大量的人才,这个是不可磨灭的。中国模仿能力很强,可以用先进的磨床一点点磨出来,汽车也可以把每个技术模仿差不多,这个过程中会不断进步。
第四个就是关于零部件产业。当时WTO谈判守住整车底线,没有守出零部件,我觉得零部件失去话语权很可怕的,这才是体现是否汽车强国的标志。中国整车企业以曲线救国的方式进行零部件方面的合资,都是进行新的尝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