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阳:自主研发进入产品设计阶段,两极分化或是兼并重组前兆
徐向阳:通过走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有以下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向阳 |
第一,自主车企通过技术引进、国际合作、人才引进等不同方式,基本都建立起了自己的研发体系和研发流程,产品研发日益国际化,基本渡过了产品仿制阶段,进入产品设计阶段。
第二,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试验测试条件明显改善。肯投入的领域,关键技术开始有所突破。如长安汽车的NVH,建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投资上亿,其新开发的逸动轿车怠速NVH水平比大多数合资品牌要好,吉利的碰撞实验室,平均每天碰撞一辆车多,吉利汽车在CNCAP中取得了很好的五星成绩,长城在零部件可靠性方面投入很多,产品质量得到行业好评。因此,如何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结合企业特点,做到精准,应该是企业下一步考虑的问题。
第三,自主品牌都在从事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研发,各自的策略不尽相同。有采取跟随策略的,也有随大流的,也有希望通过电动车实现突破的。总体上企业界比学界更务实。比亚迪在电动车技术领域明显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新推出的“零元购车、零成本、零排放”商业推广模式值得行业关注,这或许是长行驶里程、运营成本非常敏感的公共交通领域电动车大规模商业运营的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四,自主品牌车企研发水平开始出现两极化现象,产品质量、性能和品质,也开始出现两极化现象。这一点需要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这或许是自主品牌车企并购重组的前兆。
第五,积极探索国际化合作的模式。北汽对萨博技术的收购,长安五国九地的研发机构布局,长城与跨国零部件企业的战略合作等,都是在积极通过国际合作,提高自己研发能力的有益尝试,而且这些尝试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自我为主的国际化合作,应该是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而且在现阶段是必由之路。
第六,研发投入尽管增长很快,但和跨国公司相比,总量还是普遍偏低,缓步足以支撑全车系的产品研发投入。这需要企业在研发投入上,一要投入精准;二要控制产品开发规模;三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够迅速解决目前产品存在的问题方面,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第七,研发队伍增长很快,有些企业已经超过万人规模,但研发队伍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研发队伍的稳定也是企业需要自主品牌车企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面临的难题。好的迹象是,自主品牌车企的研发人才开始被跨国公司主动来挖,但也带来人才管理的难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